德川家康在第一時間答應了這個條件,雖然,他出名的原因就是想要極力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然而策略上的失誤,讓他英勇的武士們,即便趕到了前線,也沒能夠派上用場,反而是他在後方,拖累了勇士們。
但是第二個條件,就讓他覺得有些難以接受了。
倭國要開放包括江戶城,姬路城在內的是十個通商口岸,這些通商口岸,只允許大明王朝及其藩屬國的商人來往。暫時禁止來自西方和其他地區的商人參與,除非他們願意成為大明王朝的藩屬國,向大明王朝稱臣納貢。
倭國一直以來,都只開放長崎作為通商口岸。允許荷蘭,葡萄牙等國商人,在那裡經商,至於他們和朝鮮國之間的貿易,都是透過對馬海峽當中的對馬蕃國來實現的。
可是如今,他們竟然要開放多達十幾處通商口岸,而且其中竟然還有幾個內陸城市,這就意味著,來自大明王朝朝貢體系內的很多國家,都可以輕而易舉的瞭解到他們內部的國情,這對於一直以來都封閉保守的他們來說,幾乎意味著失去很多安全感。
但是,安全感還很重要嗎?要知道,康寧的武器,已經對準了這裡,而他的野心也將吞噬這個國家。
那他還有什麼好說的?於是,幕府將軍又一次被迫妥協,他答應了康寧的要求。
第三條,則是,不出意料的戰爭賠款問題,康寧要求,幕府將軍向他賠償黃金2萬兩,白銀20萬兩。雖然比起馬關條約的白銀兩億兩來說,這些數字可以說微不足道,但康寧的惡趣味也就到此為止,否則,將有可能會被黃老闆看出,而且,他接下來還有更加過分的要求,並不準備在這一條款上,引起過多的反彈。
第四條,割讓北海道,左度島給康寧。
這兩條,都沒有超出得川家康的預計,他也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就答應了,但是接下來的兩條,我要動搖他的統治的基礎,讓他一下子陷入深深的冰冷之中。
第五條,歸正天皇,並設定丞相一職,由康寧提名,第六條,德川將軍幕府,移居北海道。既然是徵夷大將軍,那就去徵蝦夷去吧。
奧,對了,打贏之後,別忘了那可是他康寧的領地。(未完待續。。)
第206章 八國聯軍禍害倭國·下關條約
下關,對於中國近代史來說,是一個不堪回首的名字。1840年之後的鴉片戰爭,清朝對中英南京條約作為收場而簽署南京條約的地方,就是在南京城外的下關水面上。
興許是為了房子,四十多年之後,小日本在本州島的最西端,也就是靠近九州島的地方,也修築了一個叫做下關的地方,而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結束之後,李鴻章不得不來到這裡,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雖然,國內的教科書上一直稱之為馬關條約,但其實,如今這個資訊時代之下,還想要讓別人不知道日本方面怎樣稱唿哪一條約?其實是不可能的。
下關條約,那是一種結結實實的諷刺,是明治維新之後的小日本,覺得自己已經可以和西方列強看齊,而後開始在頹廢的大熊貓的身上敲骨吸髓的時候。
而也正是在那條約之上,賠償白銀兩億兩的條款,讓世界諸列強看到,原來這個看似龐大的大清帝國,是如此輕易的就可以擊敗,要知道,當時亞洲最強的北洋艦隊,比起南美洲的abc3國,都有實力上的優勢,除了歐美列強之外,原本,北洋水師是不需要擔心誰呢。可是,大清帝國的外強中乾,最終沒有能瞞得過倭國人的眼光。同屬於東亞文化圈的日本人,似乎更加了解大清帝國的文化,他們親戚也是倒了大清帝國的腐朽,也清晰地預見到了大清帝國的衰敗,於是他們悍然發動了那一場戰爭。
戰爭的結果就是,他們賭贏了,把當年在他們家門口耀武揚威的北洋艦隊給打敗了。
當時的大清帝國,北洋艦隊在戰略戰術上採取的是和腐朽的澳洲帝國一樣的策略,不同的是,奧匈帝國的對手是歐美列強中最戰五渣到義大利,而大清帝國的對手,都是明治維新之後的小倭國。
同樣的戰術,好,兄弟國可以以亂取勝,但這種方式,顯然可能只能用一次,而大清帝國,對於海戰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以至於他們認為,這樣的方式進來,可以作為常態的戰略戰術,於是,他們放棄了戰列艦,轉而採取楔形陣型,最後,他們敗給了速射炮,在東海洋麵上,丟掉了他們作為軍人的驕傲,而後,李鴻章避戰保船,最終在威海衛,徹底丟掉了他們作為軍人的尊嚴。
這一樁樁,一件件,在1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