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眼則回答:“旗鼓相望,瞋眸奮發,足使君目不能視,何必大如車輪。”
打仗的時候,他楊某人一瞪眼,就夠你還怕的了,還用得著大如車輪。
這番對白是有一定心理戰背景的,畢竟當時王秉剛剛歸附北魏,楊大眼既不能傷了對方面子,卻更不能失了自家威風,所以才這麼說。
但邏輯正常的人肯定都知道,他的眼絕對不可能大如車輪,而大眼之名,竟然能掩蓋仇池首領楊難當之孫的真名,可見也並非空穴來風。
那麼這句楊大眼給出的解釋,恐怕不僅僅是為了懾服新降之人,更多的,應該是基於事實。
至少從楊肇基的角度上來講,之前幾次見面雖然沒搭上話,但對方眼睛大小顯然在正常範圍,這一刻卻怒目圓睜,眼眥欲裂,定然是心中熱血沸騰,所謂“瞋眸奮發”,便是如此了。
楊肇基環顧四周,發現國姓三兄弟竟然已經遠遠退開,其中一人還捂著受傷的胳膊,顯然是被楊大眼長刀所傷。
“好刀法啊兄弟。”楊肇基一個鯉魚打挺,順手抄起腰刀就和楊大眼站在了一起,“上次遇土匪襲擊,當時離得遠了,還真沒看出來你有這等身手。”
楊大眼呵呵一笑:“公子還擔心我來得晚了。我這一路上可是風馳電掣啊。不過,我等倒是瞎操心了,楊總兵看來不受閻王爺歡迎啊,竟然吃了秦廣王的閉門羹。”
不遠的國興武卻冷冷的說道:“他不是吃了閉門羹,而是來接你一起去的。”
只見她當即大吼一聲,也不顧胳膊上的傷勢,帶著兩個兄弟就一起衝了上來。
楊肇基雖然肩部和胸膛都有傷,好在被襲擊的時候他都作出了閃躲,所以傷口不算深,基本不影響戰鬥力。
倒是國興武,被楊大眼砍中的是拿刀的右手,此時雖然大喊著向前衝,卻不能不更多的依仗兩個兄弟。或者說在某種程度上,他其實是在給兩個兄弟壯壯膽氣而已。
很快,國興文和國興斌就和二楊接上了火,而左手持刀的國興武則不斷在遊弋逡巡。他在尋找一個好的參戰時機,在兄弟與敵人相持的時候,趁機出手,一招致命。
但是楊肇基悍勇異常,經常打得二弟國興文招架不住。他這個在外遊弋,尋找戰機的人,竟然不得不屢次衝上前去,幫助二弟解圍。
楊大眼的刀法看上去沒有楊肇基純熟,但他在速度上佔盡優勢。經常打的老三國興斌措手不及。於是他這個老大又不得不時常過來幫忙。
一個招架不住,一個猝不及防,弄得他這個準備伺機而動的人,不得不手忙腳亂的上去幫忙。
於是整個局面就變得相持不下。
康寧即便是剛剛甦醒過來,身體虛弱行走不快,但他們相持的時間實在太長,已經足夠他帶著一大幫子人找到事發現場了。
只是他們沒有注意到,遠處一家酒樓的頂層,正有一雙鷹隼一樣的眼睛,盯著他們看。
尹傳章的臉色非常凝重。他也是不久之前才知道,原來一直未曾謀面的二當家,竟然是兄弟三人。只是他們同吃同住,同進同退,同生同死,一直形同一人,所以他們在名義上也就共享了山寨的第二把交椅。
當然,如果山寨裡有大事相商的話,還是要給他們擺上三把椅子的。只不過他們三個的想法經常出現一致的情況。出主意的時候他們的點子一樣,束手無策的時候,那種無奈的表情也是如出一轍。
所以這三個人即便都去了,也只能起到一個人的作用。
這種情況,和尹傳章現在死死盯著的那個老頭迥然不同。
“康森。這個棘手的傢伙,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尹傳章曾經聽他的徐大哥說起過。國家三兄弟,出生的時候母親就因為難產去世,父親認為是他們三個不孝子剋死了摯愛的妻子,於是將他們裝進竹籃,漂流河上,試圖讓他們自生自滅。
但卻沒想到,當時經過那裡的康淼救了他們,並且帶回了康家,悉心照料,撫養成人,收其為徒,傳授武藝。
康家五行兄弟,原本也不姓康,自由也是流落江湖,孤苦無依。幸而得到康家老族長收留,才僥倖得活,遂有了各自吃飯的本事。
也是造物弄人。這五兄弟雖是一母所生,卻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喜好不一不說,就連性格也迥然不同。除了老大康森還算正常以外,其他人按照後世標準都該去神經病或者精神病醫院就診。
這五人多少還記得童年的苦,所以對三兄弟格外寵溺。追隨他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