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3 / 4)

聲望。同時糧食的豐收。也給當地官員增加了政績。這讓官員們對徐鴻儒的傳教行為,一直保持著一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態。

片刻之後,他們來到了最近的一處莊園。康寧放眼望去,水車在嘰裡咕嚕的轉著。農田裡的地瓜花生玉米土豆,可能從未意識到,今年是個旱災之年。

除了用於農業的水利工程之外,康寧還注意到堆在田土周圍的礦石渣滓。

“那些是?”康寧指著那些渣滓問。

“肥料?”

康寧又一次驚呆了。就算是在後世。他也不曾想象有人會想到用這些東西來當化肥。

不過康寧轉念一想就明白了過來,徐鴻儒已經和黑衣社鬧翻,他的供貨渠道就此斷絕。不可能弄到後世的化肥。

所以,他只能用這些礦石的粉末來代替。

康寧從一開始的驚訝,逐漸轉變成了敬佩。這個徐鴻儒還真是不簡單啊。

徐鴻儒從他的眼神之中看到了由衷的敬佩之前,這一點讓他十分滿意。

於是他繼續說道:“這土壤,其實是我們最為不可或缺的東西。在我的故鄉,不同的人往往從不同角度觀察他,但是我卻知道,他最大的用處,就是養活這世界上的所有陸地生物。”

康寧知道,土壤作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交際,是物質交換和生命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

同時,徐鴻儒的另一個觀點其實也應該引起注意,那就是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土壤。

農民們自然人為這是農作物生長的載體,水利專家卻會把土壤看作是貯氺和輸水的多孔介質。工程專家則會把土壤看作是承受高強度壓力的基地,或者是某些建築材料的來源。環境專家則會把土壤看作是對付環境汙染的重要過濾器和緩衝帶。地質專家們則會把它看作是近代地質作用形成的地殼風化產物。

由於徐鴻儒的專業更傾向於農業,所以他的觀點更偏向於第一條。

即便他知道日後的世界必然走向工業時代,他也想盡可能額積累農業的力量作為物質基礎。

在他眼裡,工人和農民只不過只有一線之隔。吃不飽的失地農民才會逐漸走向工廠,並把那裡的工作當成是自己的飯碗。

然而他徐鴻儒卻不願意讓工業孕育於飢餓之中,他知道那樣的工業發展路線只不過是資本家們的剝削手段,是從社會不公走向更嚴重的社會不公。直到大多數人民起來反抗,為自己贏得一個姐姐關係相對和緩的社會,但是那個時候,大多數財富其實已經集中於少數人手中。

他這是在嘗試給人了你個新的選擇,新的歷史進化方向。

這是一個偉大的體驗。

在他的構思之中,農民與工人依舊只有一線之隔,只不過是,農民都是地球修理工。他們在吃飽了撐的沒事兒乾的時候,才從容的發展一下工業。

從容到什麼程度呢?從容到事先預防汙染,從容到國家先行推演出一個工業行業的制度,從容到……

康寧掐了自己一把,他已經不能想象,這樣的國度是個什麼樣子。

但是他不介意幫助徐鴻儒嘗試一把。(未完待續。)

第一百章 育種緊箍咒

康寧就這麼繼續聆聽著徐鴻儒的闡述,在他的面前,一幅不知道是可怕還是偉大的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但是他身後的手下們卻不知道康寧心中的悸動,他們更想知道的是,關於土豆和地瓜的事情。

據說那是產量極其豐厚的農作物,而且對於土地的要求一般都不高。

不過康寧並沒有急著詢問這兩樣東西,而是看到了另一種原產於美洲的高產作物,玉米。

由於明末時期氣候相對較冷,徐鴻儒調整了玉米的栽種時間。現在,康寧已經可以看到膝蓋高的玉米了。

不過徐鴻儒似乎沒有注意到他的眼神,他一直在講解著自己的計劃,這第一步,就是土壤肥料學。

無論栽種什麼,土壤都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所以徐鴻儒並不像其他穿越者那樣,揣上兩個土豆就來到明末。身為專業人士,他深知改造土壤的重要性。

但是因為生產力條件的限制,他無法生產後世那種配比精確的化肥,只能使用礦石粉末勉強代替。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周圍的農民們已經看到了他的成功,並且開始紛紛效仿。

農業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很多時候知道原理也不意味著在實踐的時候就能成功。

徐鴻儒鞥夠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