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1 / 2)

田邯繕:“男女情愛大抵都如此,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外人卻萬不可隨便插手去管,很容易被雙雙嫌棄,惹得一身騷。”李明達挑眉笑,“這麼麻煩?”“貴主尚未議親,自然不知這其中的妙處。等您大些了,到議親的時候,就會清楚了。”田邯繕道。李明達想了想,“若如姑母那般,我寧願不要。”……三日後,靈安寺。一早寺內便被秘密戒嚴,內外排查了三遍。李明達著華服在殿內祈福後,聽了住持點化,便要在寺內再行齋戒三日才最為靈驗,李明達便選擇在寺內宿下來。因不好一直阻著百姓的香火,遂只在自住的小院內令侍衛戒嚴,其它去處倒可以於次日如常開放。 大唐晉陽公主“因什麼事?”李明達問。小太監直搖頭,“場面混亂,足有幾百數人在鬧事,口裡說是給什麼張善人、王善人出氣,靈安寺住持騙錢害人,該給個說法,以命相抵。”“這靈安寺的住持做了什麼壞事不成?”李明達頓然蹙眉,看向田邯繕,她此番慕名從長安來靈安寺上香,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父親聽說這裡的香火鼎盛,十分靈驗,且住持德行頗高,在百姓之中很有名望。昨日李明達聽住持講經論佛,倒覺得這位悟遠住持言語徐徐,慈眉善心,且大識佛法,其高僧之名名副其實,並非像是個壞人。這靈安寺在安州也算是大寺廟,寺內僧人有上千餘眾,風評一直很好,這住持再傻也不會如此大搖大擺的去騙人。李明達覺得這其中必定有什麼誤會,且不管這鬧亂是偶然還是故意,事情一定要控制,不能鬧大。遂李明達打發田邯繕和程處弼去處理此事,若失態還不好控制,便立刻去找吳王增援。二人應承,這就去了,隨後大約一炷香的時候,田邯繕滿頭大汗跑回來,跟李明達回稟。“真叫貴主預料著了,不好勸服。僧人這邊,卻是一團和氣要解釋,奈何百姓那頭戾氣太重,且人越來越多,吵吵鬧鬧你一言我一嘴,根本聽不著悟遠住持他們的解釋。”“可弄清到底是什麼事沒有?”李明達問。田邯繕點頭,和李明達細細解釋。原來這些百姓都是在為安州附近的三位善人抱不平,三位善人分別姓張、王、趙,都是當地家有萬頃良田的富貴之戶。他們三人在安州地界已有百年名望,自祖輩開始就行善積德,周急濟貧,深得附近百姓的敬重。前兩日卻也不知為何,張王趙三位善人先後害病,鬧肚子厲害,卻又沒有解除之法。悟遠住持深諳醫道,有妙手回春之才,被當地百姓們稱為‘佛門華佗’,破過不少疑難雜症。張王趙三位善人因此便先後來求悟遠住持。這三人都是當地有名的心善之人,且每年在靈安寺花費許多錢財供奉香火,而今他們有難,悟遠住持自然願全力相幫,便應邀上門,親自為三位善人診脈。事發的起因就在此,悟遠住持給這三位善人都開了止瀉暖胃的方子。不想三人服藥之後,都出了事,從第二劑藥開始就口吐鮮血,至今昏迷不醒。事發在昨天傍晚,也不知訊息是如何在一夜之間就在百姓之中傳遍。引得他們今日皆不約而同地齊聚於靈安寺門前,一同聲討。“這三戶善人家的親戚也陸續趕來了,帶著不少家丁,也都是來討個說法。百姓們就更躁動,罵住持徒有虛名,枉為高僧。”田邯繕接著道。“那悟遠住持都怎麼解釋?”李明達緊盯著田邯繕。“住持說這三位善人的身體只是很簡單的胃寒腹瀉,吃了他的藥本該會好,至於為何會吐血,他也不清楚,還要再行診脈才知。但那些百姓們聽了這話,直罵住持就是為了逃避麻煩,胡說八道,有誰會因為腹瀉吐血呢。那些善人家的親戚們自然也不願意主持再碰人,說而今已經被他下藥沒了半條命,不知如何診治,不能再冒險讓主持亂碰。”李明達不解道:“難道他們就不覺得奇怪,只因吃了止瀉藥這三人就同時吐血,太巧了些。悟遠大師若真醫術不濟,這些年如何能救得了那麼多人。”“那些百姓們也都不是傻子,知道這個道理。這裡面的因由,奴也仔細打聽了,倒真說得過去。說是悟遠住持以前身邊常跟著一位與他年紀相仿的和尚,名喚悟道。此人正是悟遠住持的親弟弟,且當年是與他一起入了佛門。不過這悟道為人有點不正常,性子十分憨傻,不善言談,又很怕生,所以一直都是跟在住持身後修行。住持也一路照顧他的兄弟至而今這年紀,但在半月前,悟道因病亡故了。便有傳言說這悟道才是真正深諳醫道之人,悟遠住持之所以和他形影不離,就是因為他把悟道的才學佔為己有,需要悟道的醫術來成全他‘佛門華佗’的名聲。而今就是因為悟道突然去了,悟遠住持沒有人幫協斷症開藥,自己又拉不下臉來說實話,所以隨便開的藥竟草菅人命了。”李明達聽了這個緣由,好笑的點了點頭,表面上聽起來確實還算通順,可以算作一個解釋。但若仔細計較,卻經不起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