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先是在陽平關擊敗雷萬春,又奇襲壺關切斷了李欽的退路,接著攻克澤州,蠶食懷州,可謂用兵穩重,步步為營,其統帥能力已經獲得了滿朝文武的認可。
李瑛的話音剛落,三位宰相一致贊成。
“陛下所言極是,有杜希望、僕固懷恩等人統兵足可壓制洛陽,留下李光弼做副將容易造成人員浪費,還會主次不明。”
李瑛立即對李泌下達聖諭:“兵部即刻發出公文,調李光弼來一趟長安受封,出任劍南節度使,統率兩萬兵馬入川,聯合李嗣業抵禦吐蕃人的入侵。”
“臣謹遵聖諭!”
李泌急忙放下茶盞,站起來叉手領命。
“命田神玉作為副將隨行,由岑參出任益州大都府長史。”李瑛又補充了一句。
“喏!”李泌答應道。
一直沒有說話的裴寬開口獻策:“劍南節度使田仁琬雖然是李林甫的死黨,但臣與他相識二十年,也算薄有交情。
不如讓臣去一趟漢中勸說田仁琬棄暗投明,這樣我軍就可以兩路進川,搶在吐蕃人之前控制巴蜀各州。”
“聽說田仁琬與李林甫是兒女親家,朕不能讓裴卿去冒這個險!”
李瑛一口拒絕,“若田仁琬是個深明大義之人,或許裴卿寫一封書信就能把他勸降。”
裴寬視死如歸:“老臣馬上就要六旬了,為了大唐何懼赴湯蹈火?只要有一絲希望勸降田仁琬,臣都要去試試!”
李泌沉吟道:“如果能夠勸降田仁琬,李光弼率領的人馬就不用繞道荊州了。可以先由陳倉進入漢中郡,再走金牛道直抵成都,這樣至少能把行軍里程縮短一千三百里,時日縮短二十天。”
“陛下,讓臣去一趟漢中見見田仁琬吧?”
裴寬叉手懇求,“田仁琬也不是白痴,他肯定能看明白李琦大勢已去,絕不會加害我這個舊友,讓田氏一族走上絕路。”
顏杲卿贊同裴寬的分析:“臣以為裴大人說的有理,田仁琬並非武夫,肯定不會拿著田氏一族給洛陽偽庭陪葬,可以讓裴大人去漢中試試。”
“嗯……”
李瑛捻著逐漸濃密的鬍鬚沉吟片刻,最終同意了裴寬的請求。
“既然裴卿心意已決,那朕就準你所請!”
“你告訴田仁琬,如果他能幡然醒悟,棄暗投明,朕會寬恕他之前犯下的罪行,調他去朔方擔任節度使,或者到朝廷中出任兵部侍郎,授予侯爵。”
裴寬喜出望外:“有了聖人這道聖旨,臣一定能勸降田仁琬。”
軍事一直是張九齡的弱項,因此討論軍事的時候他很少發表意見,等皇帝與三位同僚擬定了方案之後,這才開口。
“聖人,這場秋雨已經連綿七天了,老臣昨日出城觀察了下渭河與涇河,發現河水暴漲,想來黃河這條懸河更加危險。
故此,老臣提議,不如暫時與洛陽休戰一段時間,先加固河防,以免黃河決堤,生靈塗炭。”
李瑛端起茶盞呷了一口:“朕也在想這件事情,如果這場雨明天還不能停下來,那就暫時與洛陽休戰,先保障黃河的堤防。”
“陛下聖明!”
張九齡喜出望外,急忙起身拱手致謝。
顏杲卿道:“加固河堤需要大量的民夫,工錢與材料就不說了,光糧食也是一筆巨大的消耗,只怕武氏母子未必同意。”
李瑛毅然決然的道:“黃河沿岸的百姓多達三百萬,這都是我大唐的子民,朕豈能對他們的安危視若無睹?
不管洛陽朝廷救不救,我們長安朝廷一定要保障百姓的安危,無論消耗多少錢兩,都由朕來承擔!”
“陛下高瞻遠矚,愛民如子,實乃大唐之幸!”
在座的四位大臣俱都聳然動容,紛紛起身稱頌。
李瑛當機立斷:“兵部密切關注天氣,如果雨勢明日依舊未停,便給僕固懷恩與杜希望發出文書,命他們暫時罷兵休戰,待黃河汛情結束後再戰。
同時派遣使者前往洛陽,與武氏母子協商加固堤防,保護沿河百姓事宜。”
“兵部遵旨!”
李泌再次叉手領命。
一直到傍晚時分,雨勢才暫時停了下來,四位當朝重臣急忙辭別皇帝,各自鑽進馬車返回皇城。
李泌回到兵部之後,立即起草公文,派遣使者冒雨趕往懷州境內把書信送到李光弼手中,調他與田神玉、岑參一同進京,準備轉戰劍南。
“聖人,吃點西瓜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