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頁(1 / 2)

小說:玩宋+番外 作者:春溪笛曉

王雱勸說他爹,這個老蘇啊,一點不懂您,您不如干出點實績堵住他的嘴,讓他無話可說。王安石聽了覺得有理,直點頭,還冷哼著和王雱評價起蘇家父子倆:“老蘇不如小蘇。”王雱心道,上回也不知是誰寫信來痛罵蘇軾不敬長輩,和他槓得臉紅脖子粗,還在那本厚厚的小本本上記錄了一番!當然,這話王雱肯定不會說出來。畢竟,偷看老爹日記好像也是不道德的,很不尊重老爹隱私,絕對不是一個好兒子該做的事!王雱自覺自己是個絕世好兒子,積極地鼓勵了他爹一番,讓他爹多幹實事,多找些能幹的人一起搞事情。 認或不認包拯此人, 人稱“笑比黃河清”, 意思是他性格嚴肅, 要他笑一下比讓黃河水變得清澈見底還難。不過王雱覺得這不算什麼,他爹王安石在包拯設宴歡迎他加入三司時, 怎麼勸他爹喝酒他爹都不喝。所以說他爹是朵非常難得的奇葩,經過他爹的洗禮, 王雱和誰打交道都沒帶怕的!王雱一大早到樞密院報到, 又麻溜地跑去包拯這個樞密副使面前裝乖賣巧。包拯以前常聽王安石吹這個兒子, 又看過王雱搗鼓出來的水泥, 對王雱印象很不錯。他已經六十多歲,體檢時總太醫他血管淤堵, 需要注意飲食,少喝點酒, 放寬心態, 因此包拯現在待人已和顏悅色許多。王雱見包拯沒傳說中兇,頓時順著杆子往上爬, 很不把自己當外人地跟在包拯身邊幫忙跑腿,順便問起包拯當開封知府時的傳奇事蹟,有沒有搞過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之類的。包拯聽得一頭霧水,他當開封知府也就一年, 哪有空閒搞那麼多花樣。弄清楚這三個鍘的名堂之後, 包拯道:“這名兒不好,那又龍又虎的就不說了,怎地百姓成了狗?你從哪聽來的?”王雱推鍋:“民間傳言的!我聽說有句歌兒是這樣唱的,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這龍虎鍘說的是您不畏權貴,連皇親國戚和大官都敢斬!”包拯聽了,覺得這歌兒還不錯,看來這王小狀元也不全光幹那攪風攪雨的事兒。不過包拯面上很矜持:“都是瞎唱的,我做的都是份內之事。”他給王雱指出這傳言的不合理之處,“而且堂堂朝廷命官,豈是開封府說斬就斬的?”王雱跟包拯一起痛斥傳言的不實,痛斥傳播者對朝廷律法的無知,然後又和包拯感嘆起普法教育的缺乏,想當初他爹當京東路提點刑獄時寫了兩本書就牽出大江南北許多冤案。可見,百姓需要普法宣傳,提高法律意識。府衙方面,也需要加強官民交流,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強身為大宋公民的榮譽感,讓百姓心甘情願繳稅服役。王雱把這意思揉吧揉吧給包拯講完了,建議包拯這個鐵面無私的斷案高手整理一下平生所見之事,出本普法教育讀本,樹立包青天模範形象,讓地方父母官效仿。如果嫌麻煩的話,也可以提供材料,由他來執筆完成,保證如實創作、絕不摻假!當然,民間會有什麼衍生創作,那就和王雱沒關係了,都是民間藝人們瞎搗鼓的,不關他的事!但凡文人出身,哪有不愛名的?哪怕是剛正不阿如包拯,也希望能名留青史。只是這樣一本書由自己來寫自然是不合適的,未免有自吹自擂之嫌,所以還是讓王雱來寫最適合——包拯也讀過王雱父子倆出的那兩本普法讀本,知曉王雱有那能耐把《包青天傳》寫好。包拯頷首應允:“那就由你代勞了。”王雱討到包拯授權,馬上開始收集素材,先和包拯確定創作大綱,然後跑去開封府存檔的地方找案子宗卷。不管什麼案子對王雱來說都不重要,他有足夠的技巧突出包拯的光輝形象,順便把本來就被自己禍害過的司法領域禍害個徹底。在包拯反應過來之前,王雱還塞了幾個經過藝術加工的故事給方洪,讓他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它們傳播開去,尤其是要突出包拯的經典形象:黑黑臉上彎月牙,鐵面無私斷奇案!對於宣傳這一塊,方洪已經不需要王雱提點,拿了故事就走。沒過幾天,包拯發現不少人看向自己的目光有些奇怪,有的盯著他的臉看,有的盯著他的額頭看。包拯平時不苟言笑,上前調侃他的人極少,直至有一天他小孫子天真無邪地跑他跟前問:“爺爺你的月牙兒怎麼不見了?”包拯才發現自己有了個奇特的形象!包拯讓人出去一打聽,發現王雱所言非虛,民間果然傳言他有三把鍘刀,龍頭鍘最鈍,砍頭最痛苦,專砍皇親國戚,懲戒他們的明知故犯;虎頭鍘次之,狗頭鍘最乾淨利落!這形象是夠光輝了,可包拯現在走在路上遇到勳貴外戚之類的,對方都用一種奇妙的眼神看著他,心裡大概都在想“這個老包看著正直無私,實際上什麼事都幹得出來,連個鍘刀他都能想出那樣的花樣”。流言之所以是流言,就是因為它會自己跑開,很難找到根源,包拯雖覺鬱悶,卻也只能認了,只催促王雱快些把《包青天傳》寫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