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看看楊明:“嗯,昨天下午相熟車伕送來的,品相一般,料子是海黃,我得空整整,到底算是件東西。”
“多少錢收的?”楊明好奇問他。
王世襄擦擦汗:“不值一提,箱子二十五,車伕兩塊錢辛苦費。
都知道我喜歡紅木傢俱,這片不管是車伕,力巴,只要有機會碰到,收下就送到我這裡,他們也就賺個車馬錢。”
楊明點點頭:“王大爺,我看你家裡紅木傢俱都放不下了,怎麼就不換個喜好?傢俱多佔地兒啊!”
王世襄放下手裡工具,站起來直直身子:“愛好,懂嗎小子,這東西說不清,運動時,我那些好東西都被抄了。
但只要我暫停被鬥,得空,就繼續四處尋摸,就覺得這些紅木傢俱像是有生命,它們在等待我,召喚我。”
楊明嘖嘖嘴,暗歎:“這才是真人,現今不起眼愛好,到後來都值了大錢,老人家年紀大了後,捯飭不動了,直接把價值幾億傢俱捐給國家,那利索勁兒,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
王世襄從屋裡拿出茶壺,給楊明倒杯水:“你朱伯伯去院裡了,還是那件青銅器鬧的,要真確定是假的,那這作假的人很厲害,和以前……”
王世襄說到這裡,隨意看了楊明一眼,轉話題:“你今兒來?”
楊明苦笑一聲:“想告訴伯伯,不用繼續鑑定了,那件就是假的。因為……我又發現一尊同樣的。”說著話,拿出包裡銅鼎,遞給王世襄。
王世襄接過後,仔細觀看良久,抬頭看著楊明皺眉不語,神態像是在審視他。
楊明笑笑:“大爺,我知道您心裡嘀咕什麼,您覺得……我和我爸倆,有我爺爺那般本事嗎?”
王世襄嘆口氣:“主要是……能讓眾多內行全部打眼的青銅器,只有你家老號出來過一件。
那一件要不是你爺爺自己說是假的,恐怕也沒人覺得假,到現在……那件假青銅器還被灣灣供著呢!”
楊明疑惑問:“不都說假的了,怎麼還被供起來?”
王世襄呵呵一笑:“你爺爺的話,知道的沒幾個,我也是前幾年聽你朱伯伯酒後說過一嘴,這話,也只能關起門來說。”
見楊明還有疑惑,王世襄喝口水,放下杯子嘆息道:“其實……就這兩件來說,要不是碰巧,單拿一件……估計認出的人不多,據我猜測……不會有!”
“啊,不會吧?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還有那些大學考古系,那麼多專家學者……”楊明嘀咕道。
王世襄出了會兒神,嘆息一聲:“鑑定青銅器,都是別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按著經驗來,無非是看銅質,看皮殼,器形,紋飾,再就是聞味道,聽聲音。
全套下來,覺得都沒問題,基本會認定是真品。就這件東西來看,沒什麼問題。”
楊明近來有深入學習文玩知識念頭,今天這情形,正好合適討教一番。
“大爺,今兒巧了,您正好有時間,給我詳細講講怎樣辨別青銅器,拜師禮我回頭補上。”楊明嬉皮笑臉,巧言令色。
王世襄呵呵一樂:“成,禮物我親自上門去選,到時你可不能小氣捨不得。”
楊明起身給王世襄杯子續上水,坐到王世襄身邊,雙手托腮,做出認真聆聽狀。
王世襄拿起銅鼎,隨手掂掂,衝楊明道:“上手先掂量輕重,商前期器物輕,商後期質地厚,器物重。
西周時期多有銘文,器物渾厚。春秋戰國器物輕薄,但製作相對精細。到了漢代,銅器粗重,矮小笨拙。”
看楊明聽的認真,王世襄很欣慰,暗道:“這小子,終於知道學習了。”
王世襄翻了翻銅鼎,指著一處地方:“再就是看皮殼,辨鏽色。你看這件器物鏽色,亮處有金屬光澤,貼骨處是黑鏽,上層是紅鏽,再上層是藍綠鏽,都顯示出這東西不假。”
說到這裡,王世襄怔怔看著銅鼎出了會兒神:“唉……拿著假貨,給你講怎麼辨真,這也……太滑稽了……”
楊明笑笑:“不管它實際情況,您就當它是真的講,我只聽您講的內容,忽略它實際。”
王世襄苦笑著搖搖頭:“那麼再以鏽色而論,凡是鏽色單一,質地疏鬆,一摳就掉,或者用酒精一擦就掉色兒的,一般都是贗品。
這兩樣辨別完,跟著看器形。以鼎為例,夏末,商中期,有圓的,方的形體。方鼎一般為正方形,耳為直耳,足多為錐形或者扁形。”
楊明耳朵裡聽著,心裡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