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內,任以虛繼續洋洋灑灑。
2042年逐月工程啟動。
2060年,最後一組行星發動機建造完畢。
2061年月球徹底離開地月系統,飛向太陽系深處。
2065,地球徹底停轉。
行星發動機全功率開動,地球開始加速逃逸,擺脫繞月公轉軌道,人類進入加速時代。
2075年,地球擺脫太陽公轉軌道,人類進入逃逸時代。
2078年,地球進入木星軌道,利用彈弓效應,獲得足夠動能,從而逃出太陽系。
以上,為現行背景大致編年史(初版)
任以虛寫到這,便戛然而止。
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劇情,就發展到這,至於第三部,那就不展開了
身子往後一仰,任以虛暫時停下,略作思考,思考後續該怎麼展開
而此時,直播間,無數網友都驚呆了。
【真的太吊了!光這個編年史,就厚重感好強啊!任神難道真會寫科幻?!】
【我依然還是懷疑,這到底是不是節目組的劇本,從現實題材跨越到科幻題材,這跨步,無異於十萬八千里啊!】
【是啊,現實題材講邏輯,講人性,講洞察力,思維是向下蔓延!科幻題材,恰恰相反,需要解放思想,發揮腦洞!這兩種創作思路根本不可能同時並存吧?!】
【反正就挺震撼的,看到這個編年史,感覺任神真的好懂科幻的樣子。】
此時,房間內,任以虛已經有了大致思路。
本來他還在糾結是先寫一,還是先寫二。
畢竟第一部相對第二部,故事劇情也好,特效也罷,都比較單薄。
如果先寫第二部,也就是前傳這一部。
再寫第一部,閾值方面會下降。
但轉念一想,到時候真要拍《流浪地球》,也可以先拍木星篇,再拍前傳嘛。
就跟《無間道》一樣。
確定這一思路,任以虛決定按時間線推進劇情!
接下來,就是如何取捨劇情。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科幻片,重點毫無疑問在特效上。
如果大面積使用分鏡創作,第一部畫完,怕是五十個小時都不一定夠。
《流浪》的場面太大,重複性的也不多。
不說別的,光月球場景,前前後後,各種場景變化有多少。
真要大批次分鏡,任以虛自己都感到頭皮發麻。
思來想去,任以虛決定在有限時間內,對故事進行必要取捨,即大篇幅刪減故事劇情。
保留幾個核心點,以及對科幻裝備元素的展現。
科幻元素是科幻題材的核心看點之一!
是有必要多寫一些的。
至於劇情,《流浪地球2》的故事線,分為四條。
三條明線,一條暗線。
第一條明線:以周喆直,即面對末世危機時人類的領導層。
透過人類聯合政府層面上的博弈,讓整個影片的立意更高,敘事更宏大。
同時把龍國的價值觀、世界觀(人類命運共同體)完美地融入整部影片,全片雖沒有提及一個字,卻處處都在講團結與命運與共!
第二條明線:以主角劉培強的成長,包括和妻子韓朵朵的感情經歷,以一名衝鋒在最前線戰鬥員的視角,來掀開整部影片宏大敘事的一角。
第三條明線:以圖恆宇,代表的科學家群體視角,來推動劇情發展。
本線看似最複雜,其實本質卻也最簡單,無非是講的一個失去妻女的父親,企圖用【數字生命計劃】,復活自己的女兒。
從而也引出了本片的暗線:量子計算機人工智慧——oss。
從某種意義上說,圖恆宇是創造oss的首要功臣。
當然,另一位科學家一一馬兆,也功不可沒。
他才是隱藏在oss背後的那雙眼睛!
幾條線,確立了!
接下來,就是如何展示這個故事。
逐一展開的方法,既然已經被否定。
任以虛決定以人物,裝備和大事件融合敘述的手法,展開。
先做人物小傳,裝備小傳。
再寫重要節點事件。
最後配合分鏡展開,簡單交代故事
當多個點串聯起來後,那麼《流浪地球2》的故事,自然也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