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智慧(3 / 7)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容易解決。在地球,反對勢力不甘心失敗,他們策劃了一次針對外星生物來地球交流團隊的襲擊。雖然襲擊最終被成功阻止,但這一事件在兩個世界都引起了軒然大波。外星生物中的保守派藉此機會加大了對合作的抵制力度,而地球的一些民眾也開始對外星生物產生懷疑。

面對這種複雜的局面,林軒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但他深知,放棄就意味著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於是,他決定採取一個大膽的舉措。他邀請外星生物中的溫和派代表和地球各界有影響力的人物,包括那些曾經反對合作的人,到一箇中立的空間站進行一場公開的對話。

在空間站的會議上,林軒首先發言。他講述了合作以來雙方取得的巨大成就,從能源技術的革新到文化的豐富交流。外星生物代表也站出來,表達了它們對人類文化的尊重和對繼續合作的期待,同時也提出了它們的擔憂。地球各界人士開始認真傾聽,他們發現外星生物並非如反對勢力所描繪的那樣危險和貪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隨著對話的深入,雙方逐漸找到了一些共識。地球方面同意加強對外星生物文化的保護研究,同時制定更加嚴格的合作規則,確保雙方的權益都能得到保障。外星生物這邊也表示願意更加透明地展示合作成果的分配方式,消除地球人的疑慮。

經過這場空間站的對話,雙方的關係逐漸穩定下來。反對勢力的陰謀未能得逞,地球與外星生物的合作重新回到正軌。

在之後的歲月裡,雙方繼續在科學、文化、藝術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新的合作專案不斷湧現,比如共同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建立星際文化交流中心等。人類和外星生物的友誼在經歷了考驗之後變得更加堅不可摧,它們攜手向著宇宙的未知領域不斷邁進,共同書寫著跨種族合作的新篇章。

隨著雙方合作的持續穩定推進,一個更加宏偉的計劃在人類和外星生物的共同商討下逐漸成形——構建一個連線兩個星球的星際通道。

這個星際通道的構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技術挑戰。它不僅需要跨越遙遠的星際距離,還要適應兩個星球不同的環境條件和能量體系。人類和外星生物各自派出了最頂尖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組成聯合研究團隊。

在研究過程中,外星生物展現出了它們在空間結構理解和能量場操控方面的獨特優勢。那些水晶生物能夠利用自身的能量感知能力,精確探測出星際空間中的薄弱點,為通道的路徑規劃提供了關鍵依據。圓球生物則憑藉其對微觀能量波動的敏銳捕捉,協助調整各種精密儀器的引數,確保在複雜的宇宙環境中能夠準確測量和分析相關資料。

人類科學家則在材料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他們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的超強合金材料,這種材料能夠承受巨大的星際壓力和能量衝擊。同時,人類的計算機技術和工程管理經驗也在整個專案的組織和協調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就在星際通道建設取得一定進展的時候,一個神秘的宇宙現象引起了大家的擔憂。在通道預定連線路線附近,出現了一種異常的引力波動。這種波動似乎在不斷吞噬周圍的物質和能量,形成了一個危險的“引力漩渦”。如果星際通道靠近這個區域,很可能會被其強大的引力摧毀。

為了應對這個威脅,聯合團隊決定暫停通道建設,集中精力研究這個“引力漩渦”。外星生物利用它們獨特的能量探測方式,深入分析漩渦內部的能量結構,發現這個漩渦的能量源似乎來自於宇宙早期遺留下來的一種神秘物質。人類科學家則運用超級計算機模擬漩渦的執行機制,試圖找到一種方法來穩定或者避開它。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他們計劃在漩渦周圍構建一系列能量穩定裝置,這些裝置將由外星生物提供能量核心,人類負責設計和建造防護結構。透過這些裝置,他們希望能夠改變漩渦周圍的引力場和能量分佈,使星際通道能夠安全地繞過這個危險區域。

在實施這個計劃的過程中,雙方再次面臨諸多困難。能量穩定裝置的建設需要在極端危險的宇宙環境中進行,輻射、微小流星體的撞擊以及能量的不穩定隨時可能威脅到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但是,人類和外星生物的工作人員們沒有退縮。水晶生物利用自身的能量在施工現場周圍構建起臨時的防護屏障,減少輻射和流星體的危害。圓球生物則用它們的絨毛探測周圍環境的能量變化,提前預警可能出現的危險。人類宇航員們則憑藉著頑強的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