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食肆上桌的,都是經過歷史檢驗並且深思熟慮後搭配出來的菜,為此莫文遠幾乎變成了小半個醫師。
莫大郎:明明我只想幫羊去去火,怎就開始做藥膳了?
……
秦百川在乾咳好了之後,逢人便說李三娘食肆菜之妙處,還說莫文遠對醫道略通,能夠寓醫於食,做得吃食不僅美味還能治病,不愧為佛子。
佛子這名頭實在玄乎,又有秦百川出面現身說法,那些個感到自己燥熱的人一窩蜂地擠進李三娘食肆,問夥計吃什麼菜能夠清熱解火,有些人吃了後有效果,有些人沒有效果卻有心理作用,無不說那吃食有效,一時間莫大郎的名頭中又帶上了醫師的色彩。
莫文遠聽說後幾乎要滿頭大汗,藥膳是有點作用,但那也要長期堅持,合理調養才有作用啊!什麼吃上個一頓兩頓就身體大好,根本不可能。
他很是憂心此事,不得不求助於大明寺精通醫理的主持:“若真身體不適,豈是吃一盅湯就能好的,寓醫於食不過起到食補的作用,治不得快疾狠的大病,真有效也是對頑疾有效,我倒是擔心食客一窩蜂湧進食肆,將其當作靈丹妙藥,耽誤了病程。”
“大郎既來同我說此事,可是有了解決之法?”主持對莫文遠比較瞭解,知道他不可能打無準備之仗,既然來寺院,莫約就是有了想法。
莫文遠露出一羞澀笑容道:“不知主持可借一俗講僧人予我?令我二人共寫俗講?”
……
星樂法師看見莫文遠,兩眼放光道:“莫大郎找我有何事?”
莫文遠看見此人竟覺得有些面善,猶豫道:“這位法師,我們可曾見過?”
星樂法師聽見莫文遠之語,表情更加熱切,連忙道:“莫大郎好記性,當年我曾在緱氏縣同莫大郎有一面之緣,哎,想當年莫大郎不過垂髫之年,竟已有了降妖除魔之能……”
話還沒有說完,莫文遠就一拍腦袋想到了此人身份:“你你你,你莫非就是當年寫那《莫大郎渡化碩鼠精》的……”
“正是我正是我!”星樂更加高興了,“當年我也年紀輕,寫出來的本不夠好,只能說是文通字順,內容不狠吸引人,否則莫大郎之名定能傳得更廣些。”他眼中迸濺出懾人的精光,“此番寫本,我定要拿出本事,讓其內容傳遍五湖四海,橫掃宇內。”
莫文遠還能說什麼,莫文遠只能乾笑,作為俗講僧人,星樂法師實在是很有理想,想來他也是發自內心地熱愛俗講事業。
現如今莫文遠早就有了知名人士的自覺,當年讓他窘迫得面紅耳赤的俗講已經不能撼動他半分,正相反,看見星樂法師身上迸濺出的激情,讓他對之後的合作更加有自信,於是他慎重對星樂點點頭道:“那就拜託法師了!”
倆人湊在一起,開始了寫作之旅,星樂是專業的,寫之前先問了問莫文遠的需求,他希望呈現怎樣的故事,讓聽眾記得什麼事。
莫文遠道:”我這有幾清火祛痰降燥的食方,近日天乾物燥,人多咳嗽帶痰,這些方子可以減緩一二。”他頓一下道,“我望眾人知此些方子自行調養。”他說完後又糾結,“不過此方也不是人人可用得的,若是起病太急,咳嗽帶血,有大病之徵兆,需及時行醫,此俗講要達到以上兩點,可寫得?”
他覺得自己提的要求挺多,星樂卻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他道:“這倒沒有甚難事,只需要講清楚起病急不可用食療之症狀便可。”真正讓他為難的是故事應該怎麼寫。
“可還是菩薩託夢告知吃法?”
莫文遠道:“今次還是算了,”他頓一下道,“我想知此俗講可否不用我之名,而是令其化名。”什麼李大郎王大郎張大郎不是很好嗎?
“不用莫大郎之名?”星樂和尚聽後還挺震驚,“為何如此?”
莫文遠微微一笑道:“因為此次我想請您寫一個有關凡人與女仙的故事。”
……
“聞說莫大郎之食肆又添新俗講,可是真事?”
“是真事,不過此次俗講主人並非莫大郎,而是李大郎。”
“李大郎?何故換人?”誰都知道李三娘食肆中的俗講,那主人公從來都是莫文遠。
“嘿,其中種種話題不足為外人道也,以我看來定然是假託李大郎之名說莫大郎之事,你去聽聽就知我為何有此言。”
“我定要去聽聽。”
食客間的紛紛議論拉動了更多人前往李三娘食肆聽新故事,秦蔚山就是其中一員,他將信將疑在食肆裡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