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種就是用羊腸做成的羊雜糕。
孫思邈曾經發明過豬雜糕,用豬腸填各種麵粉麥粉蒸熟製成,唐朝人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相較於豬肉,羊肉更受歡迎,宰殺量也更多,一些小販就用羊腸製作。
王興道:“我見三娘來了,還不知道她要什麼,你只給我接一碗羊血便是,沒有羊下水,我還能做羊血糕。”
莫文遠聽見他的話,腦內有響起提示音,廚神系統釋出不限時任務“認識羊血糕”。
這些食物的基本製作方式都沒什麼技術含量,除了做小生意的,街坊鄰居也是人人可以做的,只不過在調料配比上沒有專業糕餅師傅做的好,味道也不盡如人意。
兩人對話間李三娘已經看好了羊腿,她道:“給我白色那隻兩條前腿並一條後腿。”李三娘是胡屠戶的固定客戶,而且三條羊腿對他來說也算是不小的買賣,比起割條肉的普通居民,他自然會先讓三娘選。
胡屠戶聽後開始幹活,他把羊按在臺面上用繩子捆住羊腿,隨後一手按住羊腿一手持尖刀手起刀落切斷了羊喉嚨。
一陶甕當時就接到脖子底下,血嘩啦啦地流。
光德坊內居民生活水準普遍不錯,即使到不了三天兩頭切塊羊肉的地步,買點血會去蒸塊還是能做到的,又因為羊血價格低廉,一會兒就被搶空了。
看熱鬧的人在宰完羊後便一鬨而散,剩下的人都是等著割羊肉的。
莫文遠與絕大部分看客不同,他的精神都集中在“庖丁解羊”上。
這是廚神輔助系統發出的新任務,觀看庖丁解羊,莫文遠看了題目後還在心中琢磨胡屠戶的技術有多好?竟都能稱為庖丁了?
他技術確實是好,從羊腿部插入蘆葦管吹氣,羊皮很快就給他吹脹起來,隨後那把隔斷羊喉嚨的刀在腹部輕輕一劃,胡屠戶上手扒羊皮,不多時一張完整的皮子就被扒了下來。
三條羊腿被胡屠戶用繩子串好,李三娘也不是嬌弱的小娘子,手指一勾邊提起三條腿,她用布條把莫文遠捆在胸前另一手抱著他。
現在李三娘一手抱娃一手扛羊腿,好不彪悍,充分體現出唐代女子女中豪傑的特色。
莫文遠看了一眼他孃的樣子,額頭都要出冷汗了,李三娘是個狠人啊!
……
李三娘將羊肉帶回屋後便擼袖子處理,她先用菜刀將肉從骨頭上精準地剃下來,一絲不留,莫文遠看著,只見到白花花的羊骨。
雖然買了三隻羊腿,但她只將其中一小部分剁成鮮肉餡,其他部分都用鹽餅調味料醃了,農曆二月的寒風可厲害,鮮肉在門外放著,幾天都不會壞,更不要說是醃製羊肉,儲存時間更長。
羊肉醃過之後味道更加鮮香,到時候再剁碎同其他瓜茄蔬果一起調製成餡,別有一番風味。
莫文遠很瞭解她孃的工作週期,心說三隻腿肉足夠她賣一旬有餘。
羊骨也沒閒著,剔完肉後她就喚來林大娘,讓她將骨頭洗淨熬湯。
她吩咐道:“從稻草堆下拿條蘆菔,切塊入湯與羊骨一起燉。”
蘆菔即白蘿蔔,同羊骨一起燉,清肺養人鮮香無比。
李三娘有點囤貨狂魔的味道,為了做生意入冬以前專門找了個房間土法囤積各種各樣可以越冬的蔬菜,其實她之前還存了為數不少的小蔥,只可惜最近生意太好,蔥都用完了,要不然在湯盛好後在湯麵上撒一把清清白白的小蔥,可以把舌頭鮮掉。
莫文遠聽說今日有羊骨湯加餐高興得不行,同時心說他一定要努力積攢積分,儘快換出其他儲存方法,這樣在冬日他們就能儲存更多蔬菜,在春天來臨之前也不愁沒有蔬菜吃。
莫文遠高興之際,門口傳來一陣喧鬧聲,李三娘出門看了,見是一中年男子,見到李三娘連聲問好。
男子做腳伕打扮,恐是從外地而來,一路風塵僕僕,臉上尤帶倦容,但他說話條理卻很清晰,同尋常腳伕不同。
他自稱成都府人士,今早才入長安。
莫文遠一聽成都府就懂了,他那早逝的阿爺便是成都府人士。
李三娘聽他自報家門後更是眉頭微促道:“進屋說罷。”
腳伕連聲道謝,李三娘給他倒了壺熱水,現在天還挺冷,他又是從城外來的,哪裡的屋子比起長安更是穿堂風呼呼而過,腳伕一連灌了幾杯水才停下開始說事。
他從懷裡摸出一封信件:“這是里正交給我的。”
李三娘道:“有勞。”接過便開始讀,她是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