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遠:“……”
“你這小二,盡胡謅,若慈悲如菩薩,怎麼可能揚言要吃碩鼠精?”
店小二不服輸了,他決定搬出官方大旗道:“你們不信?去淨土寺聽俗講吧!這幾日僧人都在說莫小郎君降妖一事。”
“當日小郎君便把碩鼠精送至淨土寺,他如何行事聽了俗講便一清二楚,你們也切末嚇講了!”
“好,我倒要聽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走吧!”
等到客官們都走後,秦百川才小心翼翼對默不作聲的莫文遠道:“小郎君,我們還去淨土寺不?”
莫文遠氣若游絲道:“去。”
“也順帶聽聽我是如何智擒鼠妖的。”
一般情況下, 寺廟俗講內容常為佛經故事的變文,但有時為了宣傳佛經教義, 又或是令有名望的僧人之名傳遍大江南北, 僧人們也會對俗講內容進行二次發明創造, 以現實為依據,取材新編俗講內容。
就譬如唐三藏的事蹟, 能夠短時間內在大江南北傳遍,無人不知玄奘法師之名, 就多虧了僧人俗講。
莫文遠在僧人俗講的時候也喜歡去湊熱鬧,沒辦法唐代的娛樂活動實在是貧瘠,除了讀書研究菜譜也就俗講之類的可以聽聽了,他年紀尚小, 花街柳巷與他無緣。因自己就在大興善寺中, 莫文遠甚至還跟慧遠和尚學過一段時間口技,但他在此道上天賦不夠,反覆練習還是不得精髓, 就放下了。
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俗講主角,思即此,他的心情更加微妙。
二人趕到淨土寺時, 山門外已經聚集了不少人,秦百川感嘆:“怕是大半個縣的人都來了。”也好在山門外院落面積大, 否則還真塞不下如此多人。
前排人席地而坐,後排人頭攢動,秦百川道:“可要我抱你起來?”以他們所在視角只能看見黑壓壓的人頭。
莫文遠左顧右盼, 發現了一棵大樹,他連連道:“不用。”隨即像猴一樣躥上樹去了。
秦百川見此,心下感嘆:莫小郎君不愧是佛子轉世,小小年紀不僅能降妖除魔,身手也很靈活,儼然是武林高手。
他也曾聽過唐三藏相關的俗講,知道那位法師長相俊秀身負重任,在年輕時更是於各大寺廟間輾轉修行,鑽研經書的同時窺得武學真諦,想來莫小郎君走的也是相似路子,身手很好。
莫文遠牢牢坐在粗樹枝上,他視力很好,越過人群看見了陽光下反光的腦袋。淨土寺的俗講僧人年紀不大,莫約二十的光景,他盤腿坐在臨時搭建的臺子上,雙手合十。開口,聲音亮如洪鐘,莫文遠恐怕他用了什麼特殊的發音方式,讓在場人都能聽得清楚。
“卻說幾日前長安城來的豆腐童子路過緱氏縣……”
聽見這句話莫文遠差點從樹上摔下來,豆腐童子又見豆腐童子,他才知道的新外號在外地竟然被許多人所知,還冠冕堂皇地寫入了俗講段子中。再過一年等俗講段落傳開,他毫不懷疑“豆腐童子”會成為自己的官方代號。
俗講還在繼續,年輕的僧人知道聽眾想聽什麼,所以他很是仔細地描繪了莫文遠的外貌,說他“面如白玉”“面板比豆腐表面還要滑嫩”“像是年畫上的仙童”“等再過十年一定會同三藏法師一般俊秀出塵”。
好吧,三藏法師,他們竟然把我與三藏法師放在一起比較了!聽到這莫文遠都要絕望了,天哪,他不就是暴打了碩鼠精嗎?充其量就威脅要吃掉他,除此之外並沒有做什麼呀!
僧人恐怕也覺得他威脅要吃掉碩鼠精的片斷很有趣,恰好有了陳翁的補充,僧人知道莫文遠是名優秀的廚子,便稱他掌握了上百種烹飪方法,手藝精湛至極,言要烹碩鼠精,精怪瑟瑟發抖,發誓改過自新。
最後他說出了大團圓的結局:“現碩鼠精正在寺廟內幫工,他改過自新一心向佛,此乃莫小童子的功勞。”
臺下觀眾聽得很過癮,有的拍手稱好,有的歡撥出聲,他們心滿意足散去,走在回家路上還與鄰人回味俗講內容,之前在酒館所見行商更說要把這故事帶回家鄉,讓他人都知豆腐童子的降妖事。
豆腐童子莫小遠,就要火了!
……
寺院門傳開“咚咚咚”聲,小沙彌開門,見是莫文遠驚訝極了:“莫施主,您怎麼來了?”
此沙彌便是前幾日夜間幫他們開門的沙彌,當日,莫文遠雖極力將自己的身軀掩藏在人後,卻掙不過將他當作英雄極力向前推的青壯年。最後只要是淨土寺內僧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