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看著眼前彎彎曲曲盤桓的窄道,即便是不好詩詞的莫文遠,也從腦海深處扒拉出了當年學過的《蜀道難》。學生學習詩歌時,大多是機械的背誦,即使被教師解釋了其中含義,也無法很好地領會。但當蜀道的景色,如同畫卷一般,在他眼前鋪成開時,他也知曉,為何當年李白會留下如此詩句。
峭壁突兀地矗立在他的面前,那山壁實在陡峭,除非會輕功可扶搖而上,否則 根本沒有可落腳之處。枯黃的雜草從縫隙中探出頭來,隨風搖曳,風很殘酷,草擺動的幅度也很大,此情此景,只能讓人感到荒涼與蕭索。
莫文遠看著那些細而窄的,似乎被葦草編織而成的道路,吞嚥一口口水。
蜀道上的山道,究竟是如何建造成的?
玄奘法師曾雲遊全國,自然也到過蜀地,他走在最前方帶路道:“小心些,此道路甚窄。”
不僅窄,還沒有圍擋,掉下去就是萬劫不復之深淵。
莫文遠雖知此道對自己無甚災害,走起路來也是慢慢的,一步一個腳印,很是仔細。
忽然,蜀道上颳起一陣怪風,莫文遠的眉頭緊鎖,已察覺到了風中的不潔之妖氣。
最前頭的玄奘法師冷笑一聲,禪杖尖點山體,杖身發出耀眼的金光,那光映襯得他身形無比高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
他的背影高大而帥氣,聲音清冷如泉,很有英雄味:“何方妖孽?”
速速出來送死!
兇險之地多妖魔。
慧智從小便教莫文遠魍魎之事, 妖魔會在何時何地出現,也是說過的。而在聽聞莫文遠等人準備從劍南道走後, 又抓著人好好上了一課。
“荒蠻兇險之地妖魔眾多。”他列舉道:“南詔、巴蜀等地, 以及西域沿途多見成精之妖魔, 那地人煙稀少,佛風不興, 道士也少去,故而除非遊僧, 無人除妖。”
“那當地百姓何如自處?”莫文遠道,“我聞兇惡妖魔多食人,若無能人遏制,百姓該如何?”
“巴蜀之地民風彪悍。”觀音菩薩道, “有道是遇強則強, 百姓也如此,尋常妖魔令壯年男子鎮壓便可,不成還有軍隊鎮守此地。”
他頓了一下又道:“我聽聞巴蜀棧道人煙稀少, 地勢又險,又偶有旅人遇險之傳聞,想來那地應該盤踞了不少妖魔, 走時切要小心。”慧智囑咐道,“再不濟躲玄奘法師身後便可。”
唐玄奘的功夫他是知道的, 異常能打,還在人世間行走的僧人中就屬他身手最好,慧智知莫文遠本人就很有幾番力量, 又有饕餮跟著,但若說上層保證,還是玄奘法師。
哎,他真是慈悲的菩薩,即便被饕餮折磨如此之久,對莫文遠還充滿了迴護之意。
……
南下之事不同西天取經,少有人知,棧道作祟之妖魔也是如此,本就在巴蜀一帶窮鄉僻壤,與長安洛陽的妖怪不同,訊息很不靈通,平日裡也習慣了打劫路過商旅,故在看見玄奘法師等人時就施展法術,猛地出現。
聽那句中氣十足的“何方妖魔”後,他雖下意識瑟縮一陣,卻並沒認清此人身份,相反在看清玄奘之面相時,露出不屑之色:“還以為是行走商賈,不想竟是白麵僧人,速速交出你等財物,俺便不吃人了。”
莫文遠:“!”
孫悟空:“!”
豬八戒:“!”
在場人與非人的反應都十分相似,他們用詭異的眼神盯著此妖物看,心道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多少年未見有妖魔對師父如此說話了。
對師父不敬的妖魔,早已被度化了!
唐玄奘倒是心平氣和,禪杖點在棧道上,他用的力氣著實不大,聽了妖魔的話之後,周身駭人的氣勢也收斂了:“以你之言,似並未吃人?”
“如此,倒是可度化的。”
別看他這樣,還是很願意拯救一下迷途的妖魔,俗話說的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黑熊精都被菩薩接走在南海看管紫竹林,若此妖魔不曾犯下殺孽,給他條生路當然無妨。
攔路的妖魔年紀似不大,頗具少年心性,聽唐玄奘話後不僅不以為喜,反倒是惱羞成怒道:“誰……誰不曾吃人了!”他道,“且別廢話,你身上袈裟似以好料所制,定是有盤纏的,速速將錢財上繳,我放你條生路。”
玄奘法師還是八風不動:“此棧道處兇險之地,若打鬥起來,板材定被破壞,你可要在此地動手?”
那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