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婉開始與其他有兒子的嬪妃們交好,她向她們表示,自己無意讓兒子爭奪皇位,只希望兒子能夠為國家盡一份力。清婉的坦誠讓一些嬪妃放下了心中的戒備,但也有一些仍然心存疑慮。
在一次宮廷狩獵活動中,清婉的兒子表現出色,箭無虛發,獵獲了許多獵物。這引起了其他皇子的嫉妒,其中一位皇子在狩獵過程中故意挑釁清婉的兒子,試圖引發爭端。
清婉的兒子深知自己的身份和處境,他並沒有與這位皇子發生正面衝突,而是巧妙地避開了挑釁。然而,這位皇子卻不肯罷休,在回宮後向皇上哭訴,說清婉的兒子在狩獵場上欺負他,不把他這個皇子放在眼裡。
皇上對這種兄弟相爭的事情十分頭疼,他叫來清婉的兒子詢問情況。清婉的兒子如實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皇上,並表示自己無意與兄弟發生衝突,希望皇上不要因為此事而責怪其他皇子。
皇上對清婉兒子的大度感到欣慰,同時也對那位故意挑釁的皇子進行了批評教育。經過這件事情,清婉更加註重對兒子品德的培養,她深知一個有德行的君主才能真正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隨著歲月的推移,皇上的身體逐漸衰弱,皇位的繼承問題逐漸成為了朝堂和後宮關注的焦點。清婉的兒子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品德和在朝堂上的威望,成為了眾多皇子中的佼佼者。但清婉並沒有因此而放鬆,她時刻關注著局勢的變化,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危機,以確保兒子能夠順利登上皇位,延續國家的繁榮昌盛。
皇上的身體每況愈下,朝堂之上關於皇位繼承人的討論也愈發激烈。清婉深知,在這關鍵的時刻,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巨大的動盪。
清婉的兒子,被眾人稱為睿親王,他以賢能之名深受大臣們的擁護。然而,這也招來了其他皇子及其背後勢力的嫉恨。其中,三皇子背後有一位手握重兵的將軍支援,這位將軍企圖透過扶持三皇子上位來獲取更大的權力。
這位將軍開始在邊境製造一些小摩擦,然後誇大其詞地上奏朝廷,稱邊疆戰事吃緊,需要派遣一位皇子前往監軍。他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讓三皇子藉此機會掌握兵權,同時遠離京城這個權力中心,避免受到睿親王的影響。
皇上雖然身體不適,但仍然洞悉這其中的陰謀。他沒有同意將軍的提議,而是讓睿親王負責調查邊境之事的真相。睿親王領命後,不帶一兵一卒,單槍匹馬前往邊境。
睿親王到達邊境後,深入軍民之中,瞭解到這些所謂的“戰事”不過是一些小股流寇的騷擾,當地的守軍完全有能力應對。他將實情迅速傳回京城,同時揭露了那位將軍妄圖擁兵自重、扶持三皇子上位的陰謀。
皇上聽聞後,下令將那位將軍革職查辦,三皇子也因為此事受到了皇上的訓斥,威望大減。這一事件之後,睿親王的地位更加穩固,朝堂上支援他成為皇位繼承人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在後宮中,清婉也沒有閒著。她察覺到一些嬪妃因為自己兒子即將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對她愈發恭敬的背後,隱藏著深深的無奈和不甘。她擔心在皇上駕崩之後,這些嬪妃會因為怨恨而對她和兒子不利。
於是,清婉決定主動出擊。她舉辦了一場小型的宮廷宴會,邀請了那些有皇子的嬪妃參加。在宴會上,清婉真誠地與她們交流,向她們承諾,一旦睿親王登上皇位,定會善待各位兄弟,保證他們的榮華富貴。清婉的真誠打動了一些嬪妃,但仍有少數心存疑慮。
隨著時間的推移,皇上的病情日益加重,已經到了臥床不起的地步。他深知自己大限將至,便召集了朝中重臣和後宮嬪妃到床前。
在眾人面前,皇上正式宣佈睿親王為皇位繼承人。他拉著睿親王的手,語重心長地說:“朕將這江山社稷託付於你,望你能做一個明君,心繫黎民百姓。”睿親王跪地涕零,發誓一定會不負皇恩。
皇上駕崩之後,睿親王順利登基。清婉被尊為太后,她開始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輔助兒子治理國家。
新皇登基之初,面臨著諸多挑戰。國內因為之前的改革雖然經濟繁榮,但也出現了一些貧富差距加大的問題;邊疆地區雖然暫時平靜,但周邊國家虎視眈眈。
清婉太后建議兒子推行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減輕貧苦百姓的賦稅,鼓勵富戶投資興辦義學和救濟機構。在邊疆問題上,她主張加強邊防建設的同時,透過外交手段與周邊國家建立友好關係。
新皇聽從了母親的建議,積極推行這些政策。國內的貧富差距問題逐漸得到緩解,百姓們對新皇的統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