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頁(1 / 1)

&ldo;所以說,這宮令箴真是聰明絕頂的一個精緻人。&rdo;涼王驚歎,&ldo;他說要請酆光子、潘聿銘前幫忙鑑別王曦之《道德經》小楷的真跡,不過是拖延時間罷了。&rdo;眾人點頭,如果王爺這個猜測沒錯的話,現在看來,宮令箴當時確實是在拖延時間。&ldo;本來本王還不確定的,是宮令箴今天的做法給了本王靈感!&rdo;涼王再次感嘆宮令箴的聰明。&ldo;什麼?&rdo;&ldo;你們陷害他的這封信是從何而來的靈感?&rdo;涼王的目光落成桌子上的那封殘信之上。這封信是被文妲身邊的人偷摸著撿回來的。當時那樣的情況,主子可以不管,跟去的人當然得收拾善後。所以那封陷害宮令箴的信被他們撿回來了,此刻就放在涼王跟前。文妲一愣,這她倒是知道,也是剛才回曹府之後她覺得不對,問曹文聿,然後他告訴她的。&ldo;是一個框裱師做的。&rdo;&ldo;去將他請來。&rdo;趁著請人這段時間,家臣和幕僚們將自己的疑惑問了出來。&ldo;那咱們還要將他以及宮家拉入咱們的陣營嗎?&rdo;這問題不需涼王回答,其他人就回了他,&ldo;不可能了。&rdo;是啊,從雍王以及鄭春林的出現,就代表了宮令箴或者說宮家已經選擇站隊完畢。&ldo;形勢已變,已不可能拖宮家下水的話,那和隴西李家還有聯姻的必要嗎?&rdo;這個就問題就必須得王爺回答了。涼王說道,&ldo;隴西李家還是很值得拉攏的,但聯姻的物件嘛,就不必指定李郡熹了。&rdo;就是這麼現實。&ldo;如今程晉侖被捕,拔出蘿蔔帶出泥,誰也不知道他會在什麼時候撐不住就交待了。&rdo;&ldo;程晉侖一家老小都在我們手中,暫時應該還能撐得住。&rdo;其中一個幕僚說道。但時間長了的話,就難說了。&ldo;程晉侖就交給你來處理了。&rdo;涼王對首席幕僚王恣鈞說道。王恣鈞領命。祝岐山作為一名框裱師,入行已經十年了。據他師傅說,他在這一行是很有天分的,手也巧,現在的行話說,就是老天爺賞飯吃。他其實是土生土長的涼州人,因年少的時候外出謀生,一走就是十多年。近日他得知唯一還在世的親人也就是他叔叔病重,才返鄉的。會接曹府的單子也是機緣巧合,他這門手藝知道的人不多,都怪他回鄉後,喝了幾杯馬尿,無意中就洩露了出來。今天,他聽聞了在金波酒館發生的事,此事還涉及到宮州丞這樣的大人物,正惴惴不安呢。此時涼王府的人就找上門來,讓他跟著走一趟。祝岐山很識時務,當下便乖乖地跟去了。祝岐山一到,涼王便命令他用同樣的手法現場仿製一封信,字他們已經選好了。只見祝岐山將那些字剝離下來,經過一定的處理之後,又將信箋上也事先揭開薄薄的一層,然後將處理過的字一個一個貼上去,最後再裝裱上之前褪下的那一層最薄的紙。完成裝裱後,祝岐山將這封信在距離火焰表面兩尺之處稍微烘烤。祝岐山垂首恭謹地道,&ldo;王爺,這封信需要燒烤幾個時辰,就能大功告成。&rdo;這一手,讓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雖然還不是十足十的成品,但現在看著,也到了能以假亂真的地步。涼王站了起來,近距離地看著那封信。祝岐山小心地說道,&ldo;在信箋上作假,難度不大,就是最上面的這一層作假。草民最擅長的是做舊,特別是針對畫作,能做出相應的歷史感來。&rdo;在場的都聽明白了,栽贓宮令箴的那封信因為時間太近了,他能發揮的餘地不大。看著最上面薄薄的那層,涼王突然問,&ldo;你們這一行,能將一副畫作詩作揭開成兩層,然後做成兩副真跡嗎?&rdo;咚!祝歧山手上握著的工具掉到了地上,而他整個人則驚駭地看向涼王。&ldo;怎麼?&rdo;涼王看了過來。祝歧山嚥了咽口水。旁邊的家臣似乎看出來點什麼,立即威脅道,&ldo;你最好是有什麼說什麼,不要用什麼花花腸子。&rdo;祝歧山顫著聲音說,&ldo;其實,一副畫作原作,我們能揭開三層……&rdo;這門手藝其實是他師傅的獨門手藝,並且不為人知,他師傅也是一直不讓往外露的。他知道,這次之後,他師傅在框裱界這一行的名聲肯定是臭了。可是他也不想的,他有預感,他要是敢隱瞞,肯定沒有好下場。他發誓,這事過了以後他再也不喝酒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