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頁(1 / 1)

林昭然,你剛剛那麼決絕地想了斷咱們之間的聯絡,好去做你的謝太太,只怕不能讓你如願了,抱歉。&ldo;本王多謝大師指點迷津。&rdo;圓通大師雙十合十,&ldo;王爺不必言謝,老衲別無所求,只希望王爺成事之後,能允許老衲在大梁推行佛教。&rdo;&ldo;大師之心願,本王知已。您只管放心,待我竟陵蕭氏一成事,便會鼓勵佛教在新國的建立,甚至會將大師請封為新國的國師。&rdo;現在的張國師就是道家的,對道家道觀的推廣極為有利。圓通大師閉目未答,顯然是預設了蕭子琅的承諾。虞國公府,景鑠院林蔚然讓人將林則然請來。林蔚然從婢女手中接過新沏的茶,遞過去給林則然,笑道,&ldo;二哥,咱們兄妹二人好久沒有坐下來好好說說話了。&rdo;林則然接過後,輕輕啜了一口,&ldo;是啊,最近都太忙了。&rdo;他為京試忙碌著,他這妹妹似乎也不得閒。&ldo;二哥,你這次在殿試中能取得十五的名次,已經是極好的成績了。&rdo;他京試時是明經科第五,但殿試是明經科、進士科、秀才科三門貢士並考,他能取得殿試十五名實屬意外了。要知道明經科對比另外兩科,算是最基礎的存在。其實林則然心裡有數,他的名次,二十名開外,才是他的正常水平。他不知道,這一如當初宮令箴所料,泰昌帝見了他的名字,就想起了自己下旨責令林家轉讓姚金炭燒製技術一事,於是生生將他的名次往前提了好幾名。&ldo;對於將來,二哥你怎麼考慮?&rdo;林蔚然問。林則然眼中劃過一絲迷茫,說實話,從讀書開始,他就想著有一天能明經科擢第然後做一個好官,不辜負皇上的信任不辜負百姓的期望。但真的到了這一刻,他又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去著手去做。許多同窗建議他留京,說他背靠大樹好乘涼。但他是真不知道該如何抉擇。他的迷茫,林蔚然看到了,她二哥這樣的情況是許多的寒門學子在脫穎而出之後步入社會實踐之時,都會遇到的問題。&ldo;你妹夫他建議你外放。你的長處在於務實,在於對民生的瞭解,去到地方,才能楊長避短髮揮你的所長。&rdo;她二哥殿試十五名的成績,明經科擢第,賦官正九品上。按道理是沒辦法留京的。要知道謝洲賦官正八品,比正常的進士科及第賦官高了半級。他這情況完全利益於科舉改制一事。如果沒有科舉改制一事,依照往年的情況來授予官職的話,謝洲進士科及第,實該賦官從八品上。而今年科舉改制,謝洲本身的實力不俗,兩次考試都能維持頭名的名頭,然後進士及第,狀元出身,加之又是第一批天子門生,皇帝優容亦屬情理之中。便是這樣,他想留京亦是有難度的。陳郡謝家已經多年未曾出現過四品以上的大員了,許多謝氏子弟都止步於四品,多為地方官。他們對謝洲留京一事使不上力。所以,謝家想重回京官行列並身處高位,這是他們陳郡謝氏子弟的共同目標。但這事,其他世家很難答應。畢竟四品以上就那麼多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的。謝家想上位,就意味著別的世家中有高官下課。京城裡,世家扎堆,誰會願意?林蔚然記得在原著中的第一世裡,謝洲也是用了十年的時間,至二十八歲,原主二十五時,才做到少卿之位。所以如今的謝洲能留京,是皇上有意留他,她家宮大人也幫著說了兩句好話的情況下,才有機會留在了京中,在御史大夫治下的御史臺。這算是很高的一個了。到了她二哥這裡,想留京並非完全沒有機會。憑著國公府的勢力以及宮令箴的手段,是能讓他留下在京為官的,但留下之後呢?在京中各寺底層熬磨資歷,很不必要,還不如趁著年輕外放呢。況且京中有他們國公府在,他真要做出了成績,資歷也足夠之後,也不必像別的官員一樣回京跑官。林蔚然的話讓他一愣,外放嗎?造福一方百姓,這也是他當初選擇科舉的初衷。當然,他最先是想改善家裡的艱難。現在家裡的境況已經很好了,他無須擔憂。林蔚然也知道,此刻讓她二哥給出答案很難。她也不是讓他立即就回復她,只是提出來後,讓他多往這方面考慮。&ldo;關於這個問題,我晚點讓他跟和他談一談吧?&rdo;林蔚然如此提議,這關乎她二哥未來的政治生涯,還是讓他們兩個男人好好談談比較妥當。林則然點了點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