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1 / 2)

小說:閒唐+番外 作者:春溪笛曉

狄仁傑一聽這話,頓時想起李元嬰的名字為何這麼耳熟了,已故太上皇李淵的兒子大多是“元”字輩,比如李元吉、李元景、李元亨等等,只是尋常百姓甚少提及他們名諱,所以知道的人不多。狄仁傑會知道這些是因為他祖父和父親寫信時偶然提到過,他又剛巧曾看過幾眼,這才有點印象。

這麼說來,李元嬰顯然就是太上皇之子了。

再想想剛才那些人提及滕王時說過滕王還跟孫思邈學醫,李元嬰又喊孫思邈“孫師”,李元嬰的身份便呼之欲出了!

狄仁傑驚奇地說道:“沒想到殿下就是滕王。”

李元嬰也沒想過隱瞞自己的身份,爽快地承認狄仁傑的推斷:“對啊,我皇兄去年才給我封的。”這時酒已經能喝了,他便拉著狄仁傑一起嚐嚐從高昌弄回來的葡萄酒。

狄仁傑還是個半大少年,見李元嬰不甚在意自己的身份,自然也沒有再糾結這個問題,端起李元嬰推到他面前的葡萄酒淺啜一口,細細地品味起來。

兩個人都還小,沒到喜歡喝酒的年紀,李元嬰砸吧一下嘴,覺得也不是很特別,不過比起他以前喝過的要好許多。他愉快地和新認識的小夥伴說起這酒是怎麼弄回來的,先講他如何挑人命戴亭跟著大軍去高昌,又講戴亭如何從侯君集手底下虎口奪食,整個過程講得跌宕起伏,有驚有險,聽得狄仁傑心潮澎湃,恨不得自己也親自去高昌領略一番。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全勤差點丟了,難道不值得澆灌營養液給壓壓驚!!

趕得好不如趕得巧,李元嬰才因為新結識一個小夥伴高興不已,圖書館那邊又來了個人和戴亭稟報說有人自稱唐璿,是從驪山那一帶來的。李元嬰一聽,馬上起身走出去相迎。

唐璿比去年見面時長高了一些,相貌漸漸顯出些少年人的清俊來。李元嬰十分歡喜,拉著唐璿入內給兩個小夥伴介紹了一下。

狄仁傑聽說唐璿教鄉里小孩認字的事,大為佩服,越發覺得李元嬰和別的勳貴不一樣,要不怎麼認識的人都這般出色。

李元嬰問唐璿:“阿璿你怎麼到長安來了?”

唐璿道:“我祖父得了個機會,讓我到長安來考國子監,我昨日來的,歇了一晚今日又要去國子監參加考核,這才得空來圖書館這邊給你遞個信。”他靦腆一笑,“不曾想你趕巧就在這邊,立刻就見上了。”

小夥伴記得自己,李元嬰自然高興,又親自給唐璿倒了杯酒。他們年紀都小,不宜多飲,都是嚐了一小杯便擱下。孫思邈已與人談論醫道去了,把這專門騰出來的茶室留給李元嬰和新舊小夥伴坐著說話。

戴亭在一旁為他們煮茶。

戴亭從高昌回來後不驕不躁,恪守本分、寸步不離地跟著李元嬰,得知李元嬰現在愛喝茶還特地去學了煮茶之法,恭謹認真更甚從前。李元嬰不叫他,他便不說話;李元嬰叫他給狄仁傑和唐璿講講高昌見聞,他便挑揀著能說的給他們講一遍,雖然他講起故事來不如李元嬰生動,但勝在都是他親身經歷的,李元嬰三人都聽得有滋有味。

不知不覺快到飯點,三人得各自歸家,都有些不捨,李元嬰叫戴亭記下狄仁傑和唐璿現在的落腳處,下回有什麼好玩的他可以去找上他們一塊玩。

這日狄仁傑回去正巧碰上祖父歸來,他上前見了禮,把今日所見所聞都與祖父狄孝緒說了。

狄孝緒時任尚書左丞,上朝時也算能說得上話,聽狄仁傑說侯君集揮鞭傷人,又聽了侯君集在高昌橫徵暴斂之事,心頭自是不滿得很軍士糧餉與撫卹自有朝廷撥給,你拿著軍餉、吃著軍糧,卻說“想要馬兒跑,不能不讓馬吃草”,哪有這樣的道理?這不恐怕是在替朝廷安撫士卒,而是在替自己招攬軍心,好叫這些士卒都對你忠心耿耿,願意跟你出生入死!

今日陛下聽了眾人彈劾態度模稜兩可,還特意尋侯君集去說話。這侯君集出宮後卻拿尋常百姓出氣,怕是對陛下不曾明言偏袒他心有不滿!

這種心胸狹隘的武人,豈能讓他再受賞?狄孝緒道:“你且玩耍去,這些事你不必管。”

狄仁傑自小聰慧,一看自家祖父的神色便知曉他不會坐視不管,當即便放心了,心滿意足地自己看書去。

第二天一早,李元嬰惦記著唐璿要考國子監,溜達去找許久不見的孔穎達。

孔穎達正襟危坐地批閱著學生們的文章,見李元嬰在外頭探頭探腦,擱下筆斥道:“有事便進來!”

若不是想打聽打聽唐璿考得怎麼樣,李元嬰才不樂意來找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