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要命了!這種事別的地方官去做李二陛下可能會下旨嘉獎,知道李元嬰去冒這種險,李二陛下第一反應是要寫信去臭罵李元嬰一頓。
事實上李二陛下也確實這樣做了,在眾人都覺得李元嬰現在當一把手當得很像樣、紛紛上書替李元嬰請功時,李二陛下已經寫了一封信過去痛罵李元嬰,順便把自己悉心起的兩個名字夾帶在後頭表示這是他賜的名。
李元嬰忙完賑災諸事,專心在家玩兒子,日子過得挺美。李二陛下的信一到氣得他想回長安抗議,連帶李二陛下起的名也覺得不怎麼樣,和魏姝嫌棄了半天,堅決不要用李二陛下給他兒子起的名。
他生的兒子,憑什麼李二陛下來起名啊?!
魏姝早習慣李元嬰和李二陛下這種用對罵來交流感情的通訊方式,沒阻止李元嬰捋起袖子罵回去,還耐心地陪著李元嬰給兩孩子挑名字。結果兩個人挑來挑去,挑到李二陛下第二封信送過來都沒挑出好名字來,加上李二陛下第二封信又緩和了語氣,誇了李元嬰一通,還和李元嬰回憶往昔,說當初李元嬰表示生了兒子就送過來任他差遣,怎麼連個名字都不能氣了?
李元嬰看完信有些心虛,不敢讓魏姝知道自己當初說過什麼豪言壯語,趕緊把信藏了起來,回信和李二陛下商量說可以用他賜的名,但是李二陛下不許在他王妃面前提起那些話。要是朝廷實在缺人,他把孩子養大了一準讓他們為朝廷效力!
李元嬰暗搓搓和李二陛下完成暗箱交易,又腆著臉和魏姝說還是用李二陛下賜的名字好,反正他們也挑不出好名字來,讓兩個小的沾沾李二陛下龍氣挺好的。
魏姝總覺得李元嬰有事瞞著她,不過她挺喜歡李二陛下給起的兩個名字,難得李元嬰不倔了,她自然不會反對。
李元嬰有兒萬事足,再加上李二陛下罵了他一通,接下來他每天都消極怠工,樂滋滋地抱著孩子玩。
到魏姝都覺得在家待不住、要出去做點事了,李元嬰還賴著不肯出門,天天抱著兩孩子送魏姝出門,殷殷叮囑魏姝讓她早點回來,家裡爺三個在等著她回家!
每個到過滕王府的人離開時表情都有些一言難盡。
開始幾個月大家還覺得他剛得了兒子情有可原,到半年後李元嬰懶成了常態,每天只關心兒子什麼時候能學會坐起來,很多人都覺得這樣下去不行,紛紛上書和李二陛下告密,好好的進士親王可不能被兩兒子耽誤了!
當年李元嬰吹了那麼多牛逼,讓大夥跑南走北累成死狗,憑什麼他天天在家玩孩子?!
這些舉報李元嬰消極怠工的摺子看得李二陛下腦仁疼。
這小子積極起來讓人頭疼,偷懶起來還是讓人頭疼,真不知拿他怎麼辦才好。聽說魏姝都能出府做事了,李二陛下琢磨著也該讓李元嬰回長安了,不能讓李元嬰繼續留在那邊躲懶,當即讓人帶著一紙詔書去江南把人帶回來。
李元嬰接到旨意後拖拖拉拉,一直拖到兩兒子快滿週歲才磨磨蹭蹭地帶著他們回長安。
李象帶著一群小蘿蔔頭翹首以盼,都想看看兩個還沒滿一歲的小堂叔。兩個雙生兒哎,不知道長得像不像,要是長得一模一樣的話,也不知該怎麼認他們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