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的運算記憶功能,哪怕二十五世紀所有的資料儲存材料都已換成了非電磁機理的新型材料。
這種效果的產生機理還沒人研究透徹,但有一件事很明顯,天火燒完之後,地球上因網路文明而誕生的那無窮無盡的資料資訊訊息花邊新聞……都該已隨著那場天火燃燒殆盡了。
而這,大約也是羅教授寧肯留那些個無用書籍,也不肯在空間裡放多一點其它保命傢伙的原因所在吧——當文明面臨危機,將文化傳承下去的意義顯然要大過一個人活命。
不過,這還不是最嚴重的,資料雖然被抹消了,畢竟網路硬體還在,操作終端也沒有受到破壞,那無窮無盡的網路資源,還不都是人類一個個符號寫入進去的?
貝魯塔粒子輻射的影響,最嚴重的還是那第三種效果啊……
第十一章 那第三種效果
要說這第三種效果,就要從有核輻射這回事出現開始說起了……
核輻射所放射出來的高能粒子各種射線,都能夠對人的機體產生損害,進入身體以後影響細胞內的DNA,打斷DNA鏈或者改變DNA分子的結構,使DNA發生變異。
這種變異甚至會影響生殖細胞,使後代也產生相應的症狀,這便是核輻射效應。
這種輻射不僅僅會損壞DNA,破壞人的基因結構,在極微小的情況下,也會有破而後立這種情況發生,也就是說,DNA鏈受到破壞後不僅沒有功能喪失,反而獲得了更加強悍的能力。
以前人們一直以為,這只是一種隨機事件,就好像買彩票中大獎一樣,總有人那麼幸運。
可實際上,拆房千間,沒有一間越拆越結實的,撕紙萬張,沒有一張越撕越完整的,破壞就是破壞,永遠變不成建設,核輻射效應的時好時壞,根本無關機率問題,完全是貝魯塔粒子的輻射效應在其中搞鬼。
這種效應,學術上稱之為基因定位趨向反應。
也就是說,物種經過貝魯塔粒子輻射之後,就可以將基因下一步趨向的進化性提前一步釋放出來,而且這種效果是穩定的,很容易就能由後代繼承得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