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2 / 4)

小說:水滸梟雄 作者:抵制日貨

張揚聞言,點點頭走到場中,宏聲道:“這是天朝第一次科舉,天下英才大半會聚於此,無論是否中舉,你們都是民族的精英,民族未來的命運掌握在你們手中。朕希望你們能用一顆平常心去輕鬆面對,金榜題名會有時。”

說完,張揚便吩咐考官開始分發卷子。

考卷是特製的宣紙,寬一尺二寸,長一丈零八寸,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二尺二寸,考生在此填自己的姓名、籍貫,寫好之後便加以密封,不能讓人知道是誰的卷子,謂之“糊名制”。

第二部分六尺八寸,是考生寫策論的地方,必須用楷書做答,否則後果便得自負了。因為這一部的答題在交上去之後,會有專門的人另行抄寫一遍交給考官判卷,防止考官認出筆跡來循私。若是字型不工整,抄寫的人不認識,他們有權以白卷論處。倒黴的終究是考生自己,那可是申訴無門的事情。

第三部分一尺八寸,將有三個考官在這裡寫評語蓋上自己的印章。

就這樣天朝第一次科舉正式拉開了序幕,沒有現代考場書寫的沙沙聲,卻多了幾分墨香。

看著考生們或揮筆疾書,或皺眉苦思,張揚巡查片刻,並未發現任何舞弊行為,便也悄然離開,他可不喜歡沉悶的考場。

上午考的是經義,這些經義對從小熟讀經書之人並不難,不到半個時辰便有人開始交卷。

不同以往,考生需要考完才能離開考場。這次交卷後,考生便可以出宮,下午再來考策論。

很多自命不凡、瀟灑倜儻的考生出的宮門,便直奔青樓放鬆放鬆。

也有人在考場外等待同伴,碰頭後便互相對對方所做的卷子點評了一番,最後幾乎人人臉上都頗有得色,自信滿滿,攜手而歸,只等下午的策論,只是得意之時,心底卻也都多了幾分忐忑。

上午的經義並不難,下午的策論必然不簡單,不然便也無法從中選秀了。

果然,下午的策論難倒了許多人,考題都是一些歷代朝廷難以解決的政務,甚至有朝廷以後對遼金的戰略方針。

下午考完,一眾考生便陷入忐忑中,只有一二狂生尚能談笑自如,汴京城彷彿都壓抑了不少。

天下篇 第一百三十七章 閱卷標準

生們忐忑不安等待成績之時。閱卷處卻是熱火朝天。多大爭論,一道關於水利的試題,卻讓考官們爭論不休。

考卷評判制度由張揚制定,滿分一百,三人評述,各打一分,均分便是考生所得分數。此舉算不得新穎,前朝甚至有九位考官評分,不過引進分數制卻是第一次,百分制比以往優良中差更加明顯,也給考官們帶來了更大紛爭。

趙霖伸了個懶腰,不經意間,瞥到一旁同組的僑評判完的最上面一份卷子,治水之題,自己打了九十五分他卻只打了八十,不由拿起來看了起來,見是自己滿意的卷子,忍不住拿起來讀道:“古之治水者,但聞疏浚以深川,不聞曲防以壑鄰,故曰:左堤強,則右堤傷;右堤強,則左堤傷;左右俱強,則下游傷。凝其勢,不分其水,雖神禹不能為功。故棄地予水,田墓廬舍邑里,決堤防以避之,固有所不能。然則如之何而可?曰:患在天者,人力無可如何,無已,則惟有相其決口之成川者,因而留之,加浚深廣,以復支河洩水之舊,庶因敗為功之一策乎?患在人者,上游之開墾,亦無如何,惟乘下游圩之潰甚者,因而禁之,永不修復,以存澤水之舊,亦因敗制宜之二策乎?棄少而救多,事半而功倍,雖江、漢之淺深,洲渚之亙袤,非人力所能排浚,而水無所,則其力自足以攻沙而深川也。是之謂以水治水,其賢於堤防曲遏也,利害相百也。

這篇策論很好嘛,考官如何只打八十分?”

(趙霖也是前朝遺官,因為頗有才學,故被張揚抽來充任閱卷考官。曾在政和末年、宣和初年(大致在11…1119年)曾主持興修太湖水利,主張開浦、置閘、築圩三者缺一不可,認為:“治水莫急於開浦,開浦莫急於置閘。置閘莫急於近外。”近外是靠近入江入海處,便於防潮、排洪、護田、浚沙、通航的築圩工程措施。他又說圩岸要高大,非但能護田,還可以擠水處洩。)

L:本也,本當在先;決水者末也,末當在後。歷朝以來,上至朝廷之縉紳。下至農田之匹夫,治水必議決堤,良田譭棄無數,而水患卻百未治一二。此治水之失也。

此卷不治其本,而但攻其末,能得八十已然不錯。”

其父亶,北宋著名水利學家。

相比子僑。亶更具傳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