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揚見張清此石不但速度奇快,而且取的部位也是人體脆弱的面部,才知張清也非浪得虛名。當下喊聲“來的好”,待石子到的跟前,才一把抓住,再打向張清。
張清對自己飛石卻是極其自負,打出石子後,便撥轉馬頭準備捉人。但卻聽的張揚叫了聲好,接著右手一晃,石子居然向自己飛來。速度卻快了自己許多,還未來得及躲避,便覺胸前一痛,摔下馬來。張清見自己居然傷在苦練多年的絕技之下,不由心如死灰,拔劍便抹向自己脖子。
張揚雖然不懼他飛石,但也知道此招對付一般人,還是綽綽有餘的。見狀,當然不想失去一員驍將。當下從馬上躍到張清跟前,劈手奪過張清寶劍。喝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怎麼可以因此便輕生。”
張清搖頭,道:“我苦練多年的飛石不但無法傷人,反而傷了自己,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張揚道:“林沖、楊志不也走不過我一合嗎?這天下,除了我還有誰能輕鬆躲過你的石子。”
張清本來也是一時衝動,聞言想到許多傷在自己石下的草寇,也覺有理。
張揚又好言安撫了幾句,並以大義勸他。(為防讀者說我騙字數,內容便不復訴了,無非和前面勸降宗澤的類似)張清見張揚待人寬厚,又想起自己先前承諾,便也降了。
梁山篇 第二十章 董平VS秦明
且說張清降後,張揚便把自己計策也告了他。張清為了釋疑,便向一旁龔旺,道:“你帶人一批一批出谷,與山寨眾人交換衣甲。”
張揚所帶人馬不過一千,也無法全換了官兵衣甲,索性“豪爽”的道:“你帶五百人出來就行,省得費事。”
諸事妥當,張揚眾人閒聊間。張清道:“我倒想起一人,山寨或許用的著。此人複姓皇甫,名端。善能相馬,知得牲口寒暑病症,下藥用針,無不痊可,真有伯樂之材。原是幽州人氏,因為他碧眼黃鬚,貌若番人,以此人稱為紫髯伯。此人便在東昌府居住,若兄長有意,可以派人詐開城池,一來取些錢糧,二來也可以‘請’此人上山。”
張揚也知道皇甫端乃水滸中有名有姓的人,山寨又有數百匹戰馬,以後定然有用的著他的地方。想了想,便道:“我也聽的他姓名,而且現在我們人馬加了一千,若讓東平府官兵看出破綻,反而不美。便由楊志帶曹正、杜遷、阮小七、白勝四人,並五百沒換裝的孩兒去取東昌府吧。龔旺帶五百麾下人馬,裝作押運俘虜回城。得了城池後,便仿照濟州比辦,不可胡亂殺人。”
楊志聞言,隱蔽的看了張清一眼,道:“東平府和青州還有五千兵馬,我們現在不過三千,怎麼可以分兵。”
張揚知道他還是擔心張清可能臨陣倒戈,笑道:“兄長不用擔心,官兵雖然還有五千,但也容易被各個擊破。兄長只管帶人去取東昌府,不出幾日,我們便可在梁山共飲了。”
楊志見張揚主意已定,便也不再多說。
眾人再閒談片刻,便也都歇了。
其實張揚如此安排,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來張揚相信張清是真心相投,即使有變,他也相信以自己身手可以帶人突圍;二來透過一番談話,張揚也發現龔旺性格粗直,不用擔心他會耍詐復變,而且純以武力的話,他也打不過楊志幾人。可說此事也並沒什麼風險。
次日一早,楊志便率人清理山道,張揚則率兵直撲東平府。
東平府團練使雙槍將董平接到秦明文書,便派出探馬在城外十里路口探視。
張揚人馬到的東平府外三里時,便見前面幾十騎迎來。
到的近處,張清小聲的對身後的張揚道:“那前面的就是東平府團練使雙槍將董平。此人乃河東上黨郡人氏,善使雙槍,有萬夫不當之勇。更難得的是他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品竹調絃,無有不會,上陣喜在箭壺中插兩面小旗,寫道:“英雄雙槍將,風流萬戶侯。”
張揚也已看清董平身後箭壺確實有兩個小旗,長相倒也不俗,年齡也在二十三四。但張揚雖然看不起水滸中的他,但也希望董平和水滸中描寫一樣,那樣自己也可以省去不少氣力。至於女人,他只要有實力,自己也不介意幫他搶幾個。
想到此處,張揚便示意張清迎上前去。到的跟近,董平剛要說話,張揚便縱身躍起,把董平拿住。接著講了些場面話,董平便降了。
眾人進的城內,在董平配合下,幾乎是兵不血刃的控制了各處要地。然後張揚馬上便令人封鎖了城門,準進不準出。
眾人到的府衙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