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小說:復活 作者:莫莫言

作品:復活

作者:'俄' 列夫·托爾斯泰 草嬰 譯

內容簡介:

聶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審員。一次他參加審理兩個旅店侍役假手一個妓女謀財害命的案件。不料,從妓女瑪絲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認出原來她是他青年時代熱戀過的卡秋莎。於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現在聶赫留道夫眼前:當時他還是一個大學生,暑期住在姑媽的莊園裡寫論文。他善良,熱情,充滿理想,熱衷於西方進步思想,並愛上了姑媽家的養女兼婢女卡秋莎。他們一起玩耍談天,感情純潔無暇。三年後,聶赫留道夫大學畢業,進了近衛軍團,路過姑媽莊園,再次見到了卡秋莎。在復活節的莊嚴氣氛中,他看著身穿雪白連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條身材,她那泛起紅暈的臉蛋和那雙略帶斜眼的烏黑髮亮的眼睛,再次體驗了純潔的愛情之樂。但是,這以後,世俗觀念和情慾佔了上風,在臨行前他佔有了卡秋莎,並拋棄了她。後來聽說她墮落了,也就徹底把她忘卻。現在,他意識到自己的罪過,良心受到譴責,但又怕被瑪絲洛娃認出當場出醜,內心非常緊張,思緒紛亂。其他法官、陪審員也都心不在焉,空發議論,結果錯判瑪絲洛娃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等聶赫留道夫搞清楚他們失職造成的後果,看到瑪絲洛娃被宣判後失聲痛哭、大呼冤枉的慘狀,他決心找庭長、律師設法補救。名律師告訴他應該上訴。

聶赫留道夫懷著複雜激動的心情按約去米西(被認為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來這裡的豪華氣派和高雅氛圍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適。但今天他彷彿看透了每個人的本質,覺得樣樣可厭:柯爾查庚將軍粗魯得意;米西急於嫁人;公爵夫人裝腔作勢。他藉故提前辭別。

回到家中他開始反省,進行“靈魂淨化”,發現他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是“又可恥,又可憎”。母親生前的行為;他和貴族長妻子的暖昧關係;他反對土地私有,卻又繼承母親的田莊以供揮霍;這一切都是在對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後發生的。他決定改變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佈:收拾好東西,辭退僕役,搬出這座大房子。

聶赫留道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向她問起他們的孩子,她開始很驚奇,但又不願觸動創傷,只簡單對答幾句,把他當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盧布菸酒錢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聶赫留道夫又去探監並表示要贖罪,甚至要和她結婚。這時卡秋莎發出了悲憤的指責:“你今世利用我作樂,來世還想利用我來拯救你自己”後來聶赫留道夫幫助她的難友,改善她的處境,她也戒菸戒酒,努力學好。

聶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於彼得堡上層,結果上訴仍被駁回,他只好向皇帝請願,立即回莫斯科準備隨卡秋莎去西伯利亞。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諒了聶赫留道夫,為了他的幸福,同意與尊重她體貼她的西蒙松結合。聶赫留道夫也從《聖經》中得到“人類應該相親相愛,不可仇視”的啟示。

作者簡介:

世界著名的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生充滿了浪漫和神秘色彩。在他那漫長的82春秋中,不僅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還在風雲變幻的歷史時代裡表現出高風亮節的品格。

作為天才的藝術家,托爾斯泰以不朽的名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名揚四海,贏得了全世界進步人類的敬仰。

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托爾斯泰一生都在思索中的各種重大問題,關心俄國的前途與命運。他不僅有一整套的理論主張,而且也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和眾多信徒。他的思想對當時的俄國和世界各地都有很大影響。

作為社會活動家,托爾斯泰擔任過調解地主與農民之間糾紛的調解人。並一度熱衷於為貧苦的農民孩子辦學校。他身體力行,為探索真理和考察教育曾兩次出國遊歷。他還特別關心印度和中國。

作為著名的慈善家,托爾斯泰曾多次不惜自費救濟災民,並一再呼籲停止對貧民的欺凌與擠壓。他後來解放了他自己的農奴,放棄了他的絕大部分財產,甚至自食其力,甘心去過一種農民生活。

偉大導師列寧把托爾斯泰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對其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稱托爾斯泰在描寫革命前的舊俄國的歷史生活時“在作品裡能提出這麼多重大的問題,能達到這樣的藝術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了一個第一流的位子。”

俄國另一位大文豪高爾基說:托爾斯泰是19世紀所有偉人中最複雜的人物。

正文

作品賞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