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艘潛艇的話,也許可以考慮用潛艇將登船官兵送過去,可問題是,現在艦隊沒有潛艇,而且潛艇不一定能夠及時的追上運輸船隊。
“唯一的辦法還是從海面上接近。”常薦新又拿出了一根香菸,“利用小型火艇。美國運輸船隊的速度只有12節。也許還不到12節,而我們巡洋艦上配備的火艇的速度能夠達到24節,足以追上運輸船隊了。火艇比較小,不容易被雷達發現,這一點,我們自己就可以正式,連我們的雷達都很難探測到火艇,那麼美國戰艦上的雷達也就不容易探測到靠近的火艇。另外。一艘火艇可以運送20多名官兵,足以組成一支登船部隊了。”
“對,這是唯一的辦法,火艇的噪音也不大,很難被發現。”郝東覺立即點了點頭,贊同了常薦新的提議。
“問題是,我們的火艇最多航行50海里而已,必須要由戰艦靠近,將火艇送過去。”談仁皓迅速的心算了一下,“考慮到相對速度。我們的戰艦最多隻能在距離運輸船隊25海里的地方把火艇放出去。如果要保險的話,這個距離還要縮短到20海里,這樣就很容易被美軍驅逐艦上的雷達發現了。”
“我們可以把運送火艇的戰艦放到運輸船隊航線的前面去。”常薦新比談仁皓想得更深入一點。“這樣,投放距離可以擴大到50海里以上,沒有任何雷達可以發現30海里外的戰艦。”
談仁皓微微點了點頭,他開始就正好沒有想到這個辦法。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怎麼解決?”郝東覺轉移了話題,“就算我們的官兵登上了運輸船,有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控制住船上的局面呢?還有,黑暗之中,我們怎麼才能夠確定哪艘運輸船是我們必須要俘獲的呢?船隊有23艘運輸船,那我們就得準備23支突擊隊。這樣才能夠確保控制那艘我們必須要俘獲地運輸船!”
“組織突擊隊地數量不是問題,我們可以多派幾艘巡洋艦去執行這個任務。”常薦新摸了下額頭,“如果突擊隊能夠隱蔽上船的話,就有很大的把握控制住船上地局勢。我絕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美軍的護航戰艦,如果美軍的護航戰艦得知他們的運輸船已經被佔領的話,那就會主動擊沉這些運輸船,而那個時候,我們的戰艦還是數十海里之外。根本就無法及時趕到!”
“把登船時間設定在凌晨。”談仁皓已經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提前安排一批轟炸機在船隊附近活動,只要突擊隊成功控制住了運輸船,並且發出了訊號之後,就由轟炸機前去對付美軍的護航戰艦。至於突擊隊登船之後怎麼行動,這個就只能由陸戰隊的軍官來做主了,我們都不是這方面的戰術專家。”
常薦新與郝東覺都點了點頭,至少第一艦隊的隨艦陸戰隊中有很大一批官兵執行過類似的特別行動,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
“還有別的問題嗎?”談仁皓一邊說著,一邊站了起來,“如果沒有的話,那我們就這麼確定下來,你們先回去,我會在晚上將具體的行動計劃發給你們,由第三特混艦隊安排登船部隊,並且負責運送突擊隊,第二特混艦隊負責尋找並且跟蹤運輸船隊,如果需要擊沉護航的美軍戰艦的話,那麼也由第二特混艦隊安排轟炸機。第一特混艦隊將負責攔截美軍大西洋艦隊。”
常薦新與郝東覺都沒有多羅嗦,隨即就起身告辭了。當天晚上,談仁皓將修改之後的行動計劃發給了他們倆。郝東覺在當天晚上就將偵察任務安排好了,只是因為距離太遠,所以沒有急著派出偵察機。同時,常薦新也將第三特混艦隊的巡洋艦艦長,以及隨艦陸戰隊的幾個主要軍官招集了起來,最終安排六艘“節氣”級巡洋艦各搭載5艘火艇,負責將突擊隊運送到美軍運輸船隊的前方去,而隨艦陸戰隊將挑選出520名官兵,組成26支突擊隊,多出的3支突擊隊以應付不測。而登船後的行動則由陸戰隊軍官負責策劃。
二十一日中午的時候,在估算出與美軍運輸船隊的距離不會超過300海里之後,郝東覺派出了第一批偵察機。為了確保能夠及時找到美軍的運輸船隊,同時又不被敵人發現,郝東覺將36架“偵察鷹”全都派了出去,沒有安排別的偵察機,畢竟其他那些沒有配備雷達的飛機是不可能在遠距離上發現運輸船隊。
到了當天晚上,談仁皓收到了由常薦新發來的一封電報。常薦新在這個時候提出了一個極為尖銳的問題,即美軍的護航戰艦應該在船隊的外圍,突擊的火艇必須要穿過護航戰艦的掩護圈才能夠靠近運輸船隻,而這就很容易讓這些小艇暴露!
這下,談仁皓也有點傻眼了,他沒有立即修改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