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疏散完成之前殺傷更多的人員。畢竟,所有向內地轉移的居民都將成為工廠的工人,繼續為美軍生產武器裝備,彈藥物資,這就會助長美軍的戰鬥力,讓美國堅持更久。而分散轟炸工廠,則可以削減美國的戰爭潛力,讓這些工廠永遠都無法恢復生產,可是當時情報部門提供的參考意見是,任何轉移的工廠在三到四個月之內無法恢復正常生產,而且要達到全部產能,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而半年之後,局勢肯定會有重大改變。
就在羅雲衝猶豫著是否應該轉變轟炸方式的時候,一名高階參謀提出了一個相當大膽的建議,那就是趁美國忙著轉移工廠與人員的時候,集中力量轟炸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大型軍事目標,比如諾福克軍港,以及位於特拉華州的米爾福德航空兵基地,首先摧毀美國東北部地區的防禦力量,然後再展開全面轟炸。
經過了反覆思考後,羅雲衝採納了這個建議。而且他首先就選擇了諾福克軍港為打擊目標。當然,轟炸行動不可能只集中在諾福克,為了掩護轟炸行動,更準確的說是掩飾打擊軍事目標的轟炸戰術,同時還將全面轟炸鄰近諾福克的弗吉尼亞比奇。
九日,轟炸行動地策劃工作基本上完成。這次仍然將集中出動所有的轟炸機,只是這些轟炸機將分頭執行兩個任務。
轟炸諾福克軍港的轟炸機有五支編隊,每支編隊十個中隊。一攻六百架轟炸機,分成五批進入。重點轟炸港口基礎設施,以及周圍的美軍營地,倉庫,機場等等軍事目標。同時,第二特混艦隊也將參加轟炸行動,派遣至少6箇中隊的艦載轟炸機去打擊港口內的艦船。
大部分轟炸機都將前去轟炸弗吉尼亞比奇,轟炸機群分成了十五個編隊,每個編隊八到十個中隊。共計1600餘架轟炸機參加行動。轟炸重點是弗吉尼亞比奇的主城區,以及幾座重要的工廠,特別是為海軍提供零備件的兩家工廠。
擔負護航任務地是部署在百慕大群島的5箇中隊的護航戰鬥機。以及第2支援艦隊出動的18箇中隊的護航戰鬥機。這樣。就能夠保證為每支轟炸機群。包括戰術轟炸機群提供護航掩護。
為了壓制美軍的防空戰鬥機,同時讓艦隊避免遭到美軍航空兵的反擊,第二特混艦隊將出動三個中隊的戰鬥轟炸機提前襲擊米爾福德航空兵基地。參加壓制行動的都是帝國海軍艦載航空兵最優秀地飛行員。另外還將有至少一個小隊的偵察機為這些戰鬥機提供支援。
可以說,這是自戰略轟炸開始以來,行動規模最大,而且組織最為複雜的一次轟炸行動了。更重要的是,在這次轟炸行動中。郝東覺首先提出了“防空壓制”地新式戰術。羅雲衝很清楚郝東覺在指揮航空作戰方面地才華,在郝東覺提出了這個觀點之後,他直接就採納了,而且授權郝東覺全權負責。
在當時,“防空壓制”絕對算得上是嶄新的航空戰術。這與出動電子飛機干擾美軍的雷達不一樣,“防空壓制”更強調硬殺傷。即以摧毀敵人地防空能力為主,而不僅僅只是干擾敵人的防空能力。
因為這是一套新提出的航空戰術,所以才第一次執行防空壓制任務的時候。郝東覺派出去的都是高效能地戰鬥轟炸機,而且安排的都是最優秀的飛行員。這次行動也帶有很大的實驗性質,且壓制範圍僅限於米爾福德航空兵基地,也就是機場,還沒有發展到針對高射炮陣地的壓制行動。因此,這次作戰行動的根本目地是要限制米爾福德航空兵基地的作戰能力,讓部署在這裡的美軍戰機飛不起來。以確保轟炸機群,以及艦隊的安全。
在11日的轟炸中,由江文翰,安士樂,王志華三名超級王牌率領的防空壓制部隊可以說是戰場上最耀眼的一支部隊了。雖然針對諾福克與弗吉尼亞比奇的轟炸行動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可是這三支部隊在戰場上的活動給了郝東覺與羅雲衝更大地啟發。
當時,米爾福德航空兵基地是拱衛華盛頓最主要的機場,部署有200多架防空戰鬥機。如果讓這200多架戰鬥機都升空的話,那對轟炸機群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而僅僅三個中隊的戰鬥轟炸機就使米爾福德航空兵基地徹底癱瘓,從轟炸機進入,到轟炸結束,沒有一架美軍的戰鬥機能夠順利起飛,就算是強行起飛的戰鬥機都被迅速擊落了。也正是如此,在當天的轟炸行動中,只有9架轟炸機被擊落,而且有7架是被高射炮擊落的,只有2架是被美軍的防空戰鬥機擊落的。這是自大規模集中轟炸開始以來,首次被高射炮擊落的轟炸機多於被防空戰鬥機擊落的轟炸機數量的轟炸行動。
僅僅一次轟炸,諾福克軍港就被徹底的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