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中央之島 第五十八節 飛行員的抗爭
在收到敵機機群接近的訊息時,江文翰第一個就衝了上去,接著,跟在他後面的那十一架“隼”式戰鬥機全部跟了上來。
江文翰親自率領的這個小隊是帝國海軍艦隊航空兵第一個“王牌小隊”,十二名戰鬥機飛行員全是空戰王牌,而江文翰是帝國海軍頭號“空戰王牌”,其戰績已經達到了74個,而小隊裡戰績最少的飛行員也有11個擊墜記錄了。另外十一名飛行員都是江文翰一手帶出來的,而更讓他感到驕傲的是,戰爭打到現在,他直接指揮的這個小隊只更換了二十一名飛行員,是整個海軍艦隊航空兵戰鬥機小隊中戰損數量最少的一個戰鬥機小隊。
六月份,也就在第二特混艦隊集體休整的時候,江文翰拒絕了成為正式聯隊長的晉升命令(鄧子超與張鼐鼎也都拒絕了),結果楊士洪被任命為了第二航空聯隊聯隊長,晉升為海軍航空兵准將,並且離開了艦隊,到後方去了。江文翰拒絕晉升的原因很簡單,如果做了正式聯隊長,他就得像羅晉明那樣離開前線作戰部隊,到後方去負責聯隊的行政工作事務,後勤事務等等,無法再在前線作戰了。而江文翰的最大目標就是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他仍然是海軍頭號王牌,甚至成為帝國海陸兩軍航空兵的頭號王牌(此時陸航的頭號王牌的戰績已經達到了108個),如果他選擇晉升的話,那他肯定連海航的頭號王牌都保不住(安士樂此時是海航地二號王牌,戰績67個)。因此。他選擇降級留了下來,以上校大隊長的身份繼續在前線奮戰。
正所謂藝高人膽大,江文翰的座機不僅僅在座艙左側下面有幾十個戰績地標誌。而且他的戰鬥機是由航空勤務人員修改過地,而最大的改進之處就是航炮的自動機。”隼”式戰鬥機備彈數量少的缺陷是受到很多人詬病的。所裝備地炮彈僅僅只夠進行十多次短點射,這在殘酷的戰鬥中往往讓戰鬥機迅速的耗盡彈藥,最後不得不退出戰鬥。海軍航空兵曾對25年上半的空戰做過一次統計,在防空作戰中,平均一名飛行員大概每一分半鐘打一次短點射。而防空作戰的時間在十五分鐘到三十分鐘之間,而且很多時候,飛行員打的是長點射,而不是短點射。因此,往往在戰鬥的最後關頭會出現彈藥耗盡的情況。如果敵人的轟炸機是連續到達的話,那麼這個問題就更為嚴重了。
解決問題地辦法有兩個,一是擴大彈艙,增加備彈數量,可這需要對戰鬥機的結構做很大的調整,而且必須得送回工廠。或者是大型航空站才能進行,而且這肯定會增加戰鬥機的重量,影響戰鬥機的機動效能。或者是減少燃料攜帶量,影響戰鬥機的滯空時間與作戰半徑。另外就是減少每次短點射時發射的炮彈數量,這個改進可以由熟練地航空技師來完成。航炮一次點射時發射的炮彈數量是由自動機控制的,“隼”式戰鬥機在出廠的時候設定的一次短點射發射的炮彈數量是15發。四門航炮一次就能打出60發炮彈。而每一門航炮只有250發備彈,因此也就最多打十六次左右的短點射而已。
如同江文翰這樣的飛行員都對自己的座機做了改進,將每次短點射每門航炮打出的數量減少。而江文翰自己的座機每次短點射,每門航炮就只能打出八發炮彈,一次消耗32發炮彈。這是江文翰自己總結出來的必要消耗的炮彈數量。江文翰對自己所參加的幾百次空戰做了一次統,計,超過九成五的戰鬥中,他只需要消耗40發以下的炮彈就足以擊落一架敵機了。而結合航空照相槍拍下的照片,最後他確定,在其後來的幾十個戰績中,幾乎只有每門炮打出的前五發炮彈有很大的比例落空,而後面幾發炮彈就能擊中目標,再繼續消耗炮彈就已經沒有意義了。而要保證幹掉一架美軍戰機,兩三發20毫米炮彈就足夠了,因此他讓自己的航空技師對自動機做了調整。
實際上,當時小隊裡的所有飛行員都對自己的座機航炮自動機做了調整(成為了王牌飛行員之後,都有一架固定的座機,而且這些飛行員可以在不損壞戰鬥機結構的前提下對自己的座機做出調整,這算是一種特殊待遇吧),而且他們都將一次發射的炮彈設定在了十發左右(以十發居多,這是個比較合理的數量)。這就是說,江文翰率領的這些戰鬥機可以至少向敵人打出25個短點射,這足夠他們在戰場上堅持半個小時以上了。
江文翰他們是第一批投入戰鬥的,與其他的防空戰鬥機不一樣,江文翰他們選擇的是美軍的護航戰鬥機,在此之前,江文翰就已經下達了命令,讓其他的所有戰鬥機都去對付美軍的轟炸機,由他這個小隊負責纏住美軍的護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