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架偵察機已經在快速向東轉移的第一特混艦隊的西面大概25骸裡處了,而偵察機飛行員的目視距離在20海里之內(絕大部分時候,能達到10海里就已經相當不錯了)。換句話說,斯普魯恩斯安排的偵察範圍實際上沒有覆蓋到已經開始轉移的第一特混艦隊!
當然,導致這個錯誤的因素很多,實際上斯普魯恩斯也不可能預料到談仁皓會在預感到危險之後全速與第二特混艦隊脫離,更不會預料到第一特混艦隊不是向南轉移,而是向東轉移(斯普魯恩斯安排的偵察機的搜尋半徑都達到了300海里,即使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二特混艦隊同時向南轉移的話,都會被發現)。當然,交戰雙方的最高指揮官都犯了錯誤,而這也是斯普魯恩斯犯的唯一的一個錯誤。
在收到了偵察機發回的電報之後,斯普魯恩斯沒有遲疑,立即命令一半的轟炸機起飛,立即前往轟炸第二特混艦隊。直到此時,斯普魯恩斯仍然堅信他的戰術安排是正確的,而且其他的參謀軍官也開始相信司令官了。接著由珍珠港發來的情報更證明了第二特混艦隊的位置,美軍設在幾個島嶼上的無線電監聽站接收到了唐帝國第二特混艦隊發出的無線電訊號,而位置正好與偵察機發現第二特混艦隊的海域符合(有點馬後炮的味道)。
斯普魯恩斯派出的這批轟炸機是分別從兩支艦隊出發的,其中從第51特混艦隊出發的有36架SBD,32架TBD,以及24架F4U。從第52特混艦隊出發的轟炸機晚了半個小時起飛(聯絡通訊的時間),出動的有36架SBD,30架TBD,以及24架F4U。換句話說,斯普魯恩斯實際上派出的也是兩個機群的轟炸機,間隔時間差不多半個小時,而且這兩批轟炸機都有足夠的護航戰鬥機。
讓轟炸機起飛之後,斯普魯恩斯立即讓剩下的轟炸機做好了起飛準備,他並不知道第一特混艦隊與第二特混艦隊的具體位置,因此判斷第一特混艦隊有可能在第二特混艦隊的屁股後面,所以偵察機還沒有發現第一特混艦隊,但要不了多久就會發現第一特混艦隊了。因此,斯普魯恩斯讓剩下的轟炸機做好了起飛準備,而他並不知道,這道命令實際上是他自救的唯一辦法!
現在,斯普魯恩斯開始等待更多的訊息與戰果報告了,當然,他也不知道現在談仁皓也正在算計他呢。
第九卷 大洋鐵流 第五十五節 全速出擊
與斯普魯恩斯一樣,談仁皓實際上也是一個相信直覺判斷的指揮官。當他把戰場上錯綜複雜的局面在思路中整理出來,把各部隊的行動在海圖上描繪出來的時候,談仁皓立即就意識到了在這些安排中的巨大漏洞,同時心裡也升起一股強烈的危險感。
直覺是一種說不準的東西,同時也是一個指揮官的天賦。在二戰期間,很多指揮官都相信自己的直覺,這一方面是因為糟糕的指揮與情報讓指揮官不得不在這些現實的方法之外尋求一種更能夠快速做出決定的依據,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指揮夾的綜合素質造成的。大部分指揮官的直覺實際上是其豐富作戰經驗的直接體現,也許他們在依靠知覺做出判斷的時候不會直接借鑑以往的戰例,但在他們思維的過程中,總會受到經驗的左右,而各種經驗綜合作用的結果就是產生一種無法用理由來解釋的直覺判斷。
談仁皓是帝國海軍中指揮航母作戰經驗最豐富的指揮官,而他在作出判斷的時候也絕不會考慮到之前指揮過的戰鬥,而是在思維中不知不覺的把這些經驗給利用上了,然後就產生了一種直觀判斷。這種判斷在很多時候其實沒有證據的支援,甚至連一點推測都沒有,但往往總是正確的。這也是為什麼經驗對戰場指揮官來說是最重要的素質的基本原因。
“現在我們的位置肯定已經暴露了!”郝東覺去安排了轟炸機起飛的工作之後就跑了回來,“美國的無線電監聽站肯定已經收到了我們發出的訊號,並且會很快測算出我們的大概位置,然後把訊息告訴斯普魯恩斯。如果我們之前的判斷沒有錯的話,斯普魯恩斯手裡至少還有一半的轟炸機沒有出動,在我們的轟炸機群找到他們之前,恐怕他們的轟炸機也已經出發了。”
“讓艦隊轉向吧!”談仁皓沒有考慮那麼多,“另外,儘快讓所有巡洋艦上的雷達都啟動。艦隊進入密集編隊狀態,只留八艘驅逐艦在外圍執行反潛警戒任務。”
郝東覺點了點頭,讓航海參謀去負責這一工作。
“還有,讓第一批起飛的戰鬥機儘快返回航母,補充燃料,飛行員也喘口氣,在一個小時之內,所有防空戰鬥機都集中在艦隊西北方向20海里處。做好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