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當時艦隊的無線電軍官(負責監視艦隊附近的無線電活動)竟然沒有注意到那架戰機發出的電波。更可笑的是,弗萊徹這個少將竟然根據一條無法證實的訊息來做出一個決定艦隊生死的決定。當然,還有太多的事情是無法解釋的了。比如說,在當時艦隊稍微加強一點防空力量也不會有任何損失,可弗萊徹卻沒有這麼做。
那名駕駛F4F擊落“不明飛機”的戰鬥機飛行員一踏上“列剋星敦”號航母的飛行甲板就被兩名陸戰隊士兵帶到了禁閉室,然後被關了起來,準備在戰役結束後送去接受詢問。弗萊徹下令一艘驅逐艦去飛機墜落的地點尋找倖存飛行員,結果這艘驅逐艦在那片海域轉了半個小時,沒有任何發現。
隨後,F4F開始降落,因為每艘航母都只留了12架戰鬥機。所以航母上的機庫,飛行甲板都騰了出來,航母上很“空曠”,有足夠的空間接納這些戰鬥機了。弗萊徹並沒有下令讓戰鬥機起飛,而是繼續讓艦隊按照預定航線前進。
弗萊徹的這些決定都非常的反常,讓人費解。依當時的情況來看,弗萊徹的這些決定的一個基礎就是,第17特混艦隊並沒有暴露。而且他堅信,唐帝國的第二特混艦隊在馬里亞納群島北面海域,根本就不會有唐帝國艦隊出現在這附近。
實際上,弗萊徹並沒有什麼大的錯誤,或者說這些錯誤的責任並不在他的身上(這實際上成為了後來弗萊徹沒有上軍事法庭的最重要的原因)。在第17特混艦隊出發的時候,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判斷唐帝國只有第二特混艦隊與第三特混艦隊參戰,在“菲律賓”海戰中遭到重創的第一特混艦隊並沒有參戰。而當時,一艘在馬里亞納群島西北方向上活動的美國潛艇曾三次差點捕捉到一支龐大的艦隊(正是第二特混艦隊),而在最後一次擦身而過的時候,這艘潛艇將電報發了出去。時間是三日下午。這封電報很快就被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收到。隨後就發到了第17特混艦隊。弗萊徹據此判斷唐帝國第二特混艦隊不在附近並沒有錯,同時,他也不可能知道第一特混艦隊就埋伏在距離關島不到200海里的地方。再結合第一批前來第17特混艦隊的F4F在半路走散。以及當時第17特混艦隊無法與這批駐關島的戰鬥機做直接聯絡(一直在保持無線電靜默)等因素,弗萊徹相信那不是敵機,很有可能是一架F4F也是有理由的。
如果一定要追究弗萊徹的責任的話,那麼這名美國海軍少將最大的責任就是嚴重缺乏一名艦隊司令官應有的警惕性,以及在作戰行動中過於謹小慎微,而不敢大膽地猜測,做出果斷的判斷與決策吧。這實際上更應該歸納於能力,而不是責任。
其實直到這個時候,第17特混艦隊還沒有失去最後的一絲機會,這個機會就是那架發現了第一特混艦隊的“卡特琳娜”式海上巡邏機。可這個機會最後卻喪失在了關島美軍指揮官的手裡。
“卡特琳娜”被擊落的時候,已經把發現第一特混艦隊的電報發了出去。這條電報也沒有發完,可其中有至關重要的一句,那就是在發現的敵艦隊中有航母。這一條訊息就足夠讓任何一名指揮官做出進攻的決定了。關島美軍航空司令部是在九點五十三分拿到電報地,而且,美軍指揮官也做出了決定,可這卻是一個很荒謬的決定:立即安排附近的另外一架偵察機去核實,而不是立即派遣轟炸機群發動攻擊。
第一特混艦隊當時有一個漏洞,那就是沒有立即擴大防空戰鬥機的巡邏範圍(實際上當時最主要的是組織進攻。而不是防禦,實際上艦隊當時也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談仁皓後來並沒有因此受到指責,反而得到了嘉獎)。那架收到了基地命令的偵察機就在第一特混艦隊北面大概75海里的地方巡邏。十點十五分,這架水上飛機發現了前方正在高速航行的艦隊,還有正在陸續升空的轟炸機。兩艘頂風航行地航母,還有艦隊上空密密麻麻的轟炸機簡直太好辨認了。這架海上巡邏機在五海里外就看清楚了艦隊。可飛機上的電臺出了問題,無法發出訊號。水上飛機立即掉頭返航(也不知道美國飛行員在想什麼,如果換了同樣的情況,唐帝國的飛行員肯定會一直跟著艦隊的),飛機上的通訊員(水上飛機的機組成員是五人)在十點三十五分修好了電臺,並且立即發出了電報。此時,這架水上飛機距離第一特混艦隊已經有八十海里之遙了,因此艦隊的無線電探測裝置沒有發現這束電波(就算發現了也不會受到重視的)。
關島美軍指揮官這次沒有再猶豫了,立即就下令讓轟炸機準備起飛,同時還把電報轉發給了第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