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得起折騰。經過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一系列折磨(還可能是重複重複再重複),終成正果,好比唐僧師徒八十一難後修得金身,浮躁之氣盡去,滄桑之感頓生。將來為官一任,才不至於猛衝直撞,誤人誤己。相比之下,現今大學生所受挫折訓練太少,不利於適應社會各種規則潛規則。只有考T考G拿OFFER被拒籤再被拒籤,差堪比擬。要不怎麼說“海龜”才是人才呢?

古人抄得我抄不得?

相聲《連升三級》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張好古被人愚弄,送了一副罵魏忠賢是曹操的壽聯給魏九千歲。誰知這副壽聯掛了一天,魏忠賢沒來得及看,文武百官看見了不敢說。到後來崇禎扳倒了魏忠賢,張好古反而因為送過這副壽聯,連升三級。

所以說藝術高於生活,現實中哪有這麼好彩?八月初三是湖廣總督張之洞的55歲壽辰,正好碰上總督大人一力創辦的兩湖書院落成,喜上加喜,總督衙門熱鬧非凡。賀禮壽文多如牛毛,張香帥(張號香濤,人稱香帥,與楚香帥無關)最喜歡其中的一幅壽屏,有什麼重要客人來了,趕快引去看。這篇壽文通體用駢,典雅堂皇,盡括張之洞平生功業德行,人人贊好,用某大吏的話說,真是“淵淵乎漢魏寓駢於散之至文也”。

偏偏張之洞幕府中有一個機要文案趙鳳昌,在旁邊冷冷地說了一句:“此作好像與龔定庵集中某篇相似。”龔定庵就是龔自珍。正在興頭上的香帥一聽,如同一盆冷水澆在頭上。不會,萬萬不會!作此文者,是名重一時的翰林公周錫恩,不僅是我張某人的得意門生,連湖北臬司陳寶箴(陳寅恪祖父)這樣的飽學之士,也極為推重,他這麼可能做下這等事來?

不過,趙鳳昌的話好像也非空穴來風,好在總督衙門無書不有,且取《定庵文集》來瞧瞧。是了,是這篇了,《阮元年譜序》,開頭就有點眼熟……不像話,實在不像話,竟有三分之二與龔文一模一樣,另外三分之一的格調句法也如出一轍!阮元的事蹟,本來就和我很相似,翰林出身,封疆大吏,辦海軍,設書院,門生滿天下,難怪他能抄得這麼貼切!周錫恩啊周錫恩,本帥一向待你甚厚,你竟如此欺我!我還當著眾賓客這樣誇獎,讓天下學人,看到此文,都來譏笑我張之洞不讀書!幸好趙鳳昌及時指出這一點,才免得我丟更多的醜…

從此,張之洞極疏遠周錫恩,幾乎從來不見,連周錫恩回京,照例的程儀,當老師的也不送。而且張之洞並不隱瞞此事,漸漸京師也有所風聞。那年翰林院大考,周錫恩的文章技壓全場,末了居然只得了二等。為什麼?閱卷大臣怕呀,萬一又是抄的,那可不只是受人恥笑,皇上會給處分的!

周錫恩受到這樣的打擊,當然怨恨老師張之洞,但他更恨趙鳳昌。自從張之洞和他疏遠後,對趙鳳昌寵信有加,什麼事都要和他密商,以至於外間人說趙是“一品夫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周錫恩終於逮著機會,狠狠連張之洞帶趙鳳昌都參了一本,幾乎釀成官場的大風波。

最絕的是,周錫恩後來刻自己的文集,居然將這篇壽文收了進去。弟子們都勸他刪掉吧,何必徒留話柄予後人。周錫恩也挺倔:《史記》、《漢書》裡還有全篇抄別人文字的先例呢。收!

首都

“建都的事情已經討論了一個多月,還是沒個結果。前天孫大炮,唔,現在還是臨時大總統孫,向參議院遞交的諮文說:政府地點設在南京,是各省代表所議定,不得更改。所以袁世凱要想當大總統,必須到南京來就職。”

“定都南京,甭說北邊不同意,這幫老革命裡就有人不同意!”

“誰說不是?也是前天,章太炎在《時報》上寫文章啦,說什麼遷都南京有五大害處,一旦袁氏南移,北方就會土崩瓦解。他還說,革命黨在這個問題是爭意氣,是‘鄙夫倔強之談’!”

“他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而且老袁不肯離京,南方有什麼法子?”“聽說有人提議,乾脆讓黃興黃克強帶兵北上,以迎袁為名,把北洋軍收拾掉!”

“哼,就為這事,還鬧出了一場風波。”

“哦?”

“黨內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就是宋漁父(宋教仁),他說親自到北方看過,北洋軍重兵把守直隸、山東,我軍怎麼可能北上?話音未落,‘啪’地一聲,臉上就捱了個大嘴巴子!”

“是誰如此野蠻?哪位將軍?”

“什麼將軍,廣西才子馬君武!他一巴掌打得宋漁父左眼流血不止,還大聲罵他給袁世凱作說客,出賣南京。最後還是孫大總統當和事佬,讓兩人握手言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