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1 / 4)

永樂二年明成祖派遣鄭和出使日本,鄭和統率樓船水師十萬多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成功抵達東瀛,並向日本執政者源道義傳達了明成祖的旨意,“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國之法”。日本統治者自知理虧,立即下令逮捕倭寇首領,保證今後不再發生類似情況,並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簽訂貿易條約。在此之前,他還曾經成功出使過暹羅,就是現在的泰國。從事外交活動的經歷和經驗為他日後的下西洋之壯舉寫下了漂亮的引子。

其實,明成祖早就把鄭和視為下西洋“執行長”的第一人選了,因為他在任命鄭和為內宮監太監時,給他安排的職責中就有監造船舶這一項。

在內宮監太監的任期內,鄭和不但積累了豐富的造船經驗,而且按照明成祖的意圖在大明海域進行了兩次遠距離的海上航行,增加了航海知識,積累了航海經驗,為將來的下西洋遠航打下了基礎。

公元1405年夏天,一直雄心勃勃、渴望名震四海的明成祖派遣“欽差總兵太監”鄭和率領兩萬七千多人的龐大船隊從劉家港(今江蘇省太倉縣瀏河鎮)揚帆出海,迎風遠航,駛向遙遠而又神秘的西洋海域及沿岸各國。鄭和憑藉著自己高卓的軍事才能和外交才能、深厚的地理知識和宗教知識,一次又一次地勝利完成了出使使命,在中國航海史和世界航海史上都寫下了輝煌壯麗的偉大篇章……

第82章 風流才子唐伯虎的苦難人生

明代大畫家唐伯虎是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風流才子,民間有著很多關於他的故事傳說,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他“三點秋香”的風流韻事,很多藝術形式都編演過這個故事,比如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評彈《三笑》、豫劇《風流才子》。

我們都知道,文學藝術來自生活、高於生活,所以,文藝作品中唐伯虎的人物形象和人生經歷都當不得真,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唐伯虎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走過了一條怎樣的人生道路呢?

唐伯虎實際上姓唐名寅,伯虎是他的字。唐寅之所以以“寅”為名據說是因為他生於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日有這麼多巧合的人好像應該有著一個順風順水、幸運幸福的人生,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唐伯虎的一生真可謂磨難重重,命運多舛。

公元1479年,即明憲宗成化六年,唐伯虎出生於蘇州的一個商人家庭。他從小聰明伶俐,熟讀經史,深受父母喜愛,而且家中還有一個妹妹給他做伴,一家人親慈子孝,其樂融融。唐伯虎十六歲時參加秀才考試得了第一名,一時之間轟動了整個蘇州城。十九歲時,唐伯虎和徐氏成親,二人舉案齊眉,琴瑟和鳴,非常恩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唐伯虎二十多歲時,一連串的災難降臨到了他曾經幸福美滿的大家庭中,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也隨之衰敗。逆境之中的唐伯虎並沒有一蹶不振沉淪下去,他在好友祝允明(就是大家熟悉的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在二十九歲那年參加應天府公試時,成功摘取第一名“解元”。

但人生對唐伯虎的殘酷考驗遠遠沒有結束,新一輪的磨難正在前面的道路上等待著他的到來。

躊躇滿志的唐伯虎在得中“解元”的第二年滿懷憧憬赴京參加會試,卻不料被捲入了決定他一生命運的“會試洩題案”。

當時主持京城會試的是大學問家程敏政和大文學家李東陽,二人都是飽學之士,出的試題比較生僻,很多考生都被難倒了,只有江陰考生徐經和蘇州考生唐寅的試卷不僅扣題貼切,而且文辭優雅。於是,給事中華昶給孝宗皇帝上書彈劾程敏政收受賄賂洩露試題,如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

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和其他考官複閱,並下旨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

李東陽等人複閱答卷時發現徐經和唐寅的卷子並不在程敏政閱過的試卷之內,審理得出的結果則是徐經到京城後曽拜訪過程敏政,唐寅在程敏政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後曾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過序,但並未查出受賄洩題的證據。

最後,孝宗皇帝下旨“平反”,三人出獄重獲自由,華昶“以言事不實調南太僕主簿”。程敏政出獄後,憤懣不平,發癰而卒。唐伯虎被削去為官資格謫往浙江為吏,他恥不就任,棄職回鄉。

關於這場“會試洩題案”,有人認為這是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結果,《明史·程敏政傳》就是這樣記載的:“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