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3 / 4)

小說:攪亂三國 作者:冷如冰

“楊安殿”三字赫然醒目。

劉協不解的問左右:“楊安者,為何意?”

楊奉等均笑而不答,卻在此時張揚大步行出,躬身對劉協答道:“啟稟皇上,這匾是臣親手寫,新手掛的!”

“哦!”

劉協看著還略有些靦腆的張揚,和均笑嘻嘻的楊奉、董承等人,他恍然大悟般的明白了。這些人之間早已經有了協議,關於轉讓從他手上得到封號、官職的協議。“楊安”者,就是今後國家的興旺、安定就靠他張揚了

劉協再次木訥的坐上張揚等人為他設定的龍椅,在他愣神後悔自己的聽信楊奉等人的讒言,而做出不明智的決斷,又掉入了一幫和李樂一樣伸手要官職、封號的匪眾手中。

懷有明確目的張揚,已經實在等不及了,他再次催促劉協升殿議事。對於百忙之中抽空來接駕的張揚來說,他煞費苦心之下,還要他等,等什麼?其他事都可等,論功行賞,加官晉爵的事,他是一刻也等不急了。

他為了奉迎獻帝,已經不再聽從袁紹號令,那個河內太守看來也是保不住了,但他要從獻帝身上得回更大的好處,更高的官職和地位,這些都是他應得的!

“怎麼著也該輪到我了吧?”上次張揚去往安邑進獻供奉,因為曹智在,他沒撈到什麼好處,只混了個安國將軍的封號。現在曹智早已成為過眼雲煙,楊奉、董承實力又不足以自保,這裡夠格當下一任“權臣”的就是屬他了。

對於張揚的囂張的態度,過分的要求,楊奉、董承等人選擇默許,因為這的確是他們之間協定內容的一部分。張揚為他們提供軍事保護,他們騙獻帝給他應得的官職和地位。在之前截留曹洪,借兵董承堵截曹操供奉隊伍的過程中,張揚已經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並在今後楊奉、董承對張揚承諾今後獻帝歸他們三人所有

歷史上大概也只有漢獻帝劉協做皇帝做到這份上的,被人當貨物般轉來轉去,論斤算兩輾轉於各個豪強、屠夫之手。

在接下來獻帝迴歸洛陽後的第一場議政中,張揚等人也得到了他們所期盼的:張揚被任命為大司馬,楊奉升任為大將軍,董承晉升為車騎將軍,其他伴駕官員皆有不同封賞。

升完殿,議完政,早已飢腸轆轆的獻帝盼著這群得了封賞的官員能給他弄頓像樣的飯菜,沒想到張揚這位新權臣沒像曹智在安邑迎駕時,給劉協帶來了錦衣玉食,外加一干御用之物。張揚只帶了自己軍隊夠吃的軍糧,看獻帝餓的發慌,又感激剛撥給他大司馬的聖恩,就留了一點軍糧給獻帝。自己則和楊奉等人搬出殘破的洛陽,住到城郊的軍營裡去了。

劉協對於這種得完好處,就翻臉不認人的情形,早已見怪不怪。他倒是樂意這些餓狼一般的軍閥、豪強,不虎視眈眈的盯在他左右,因為他能封賞的官職已經實在有限的很了。

有了糧食的劉協和一班王公大臣一起動手,就近挖了些野菜,湊活吃了一頓飽飯,就度過了他回都的第一天。

這夜,劉協久久不能入睡,久不能入眠的他乾脆披衣而起,走出“行宮”院子,渡到早上嘉德殿的廢墟廣場上,這時天已過三更,月掛中天,照著他瘦弱地的影子在地上拖來拖去。

劉協現在已經十六歲了,不在是七年前茫然不知的兒童。俗話說的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劉協出身不窮,當了皇帝本也應富有四海,但這幾年劉協卻比一個正常人家的孩子還要窮,還要過的艱難。

劉協以十六歲的心智,這會兒已經懂得憂慮,懂得害怕,懂得如何在一群豺狼之中怎樣保護自己,甚至已經懂得了從皇帝的角度思考問題。此時此刻,他不得不又考慮起如何擺脫他和他的朝廷眼門前的險惡困境。從今天的形勢不難看出,劉協和他的朝廷已經再次落入了一幫豺狼的手中。

“這幫人都不是好東西!”劉協在心裡狠罵一聲。

“這幫人”是指死去的董卓,也包括了活著的李傕、郭汜、楊奉,甚至包括給他裝飾了“楊安殿”的張揚,這些人統統不是忠心,真心愛護他的忠臣。

想到這劉協不由得又想到了曹智,他身邊一直缺少一個真心輔助的大忠臣。曹智應該算是一個,無論從打小的感情上,還是曹智在安邑的行為,都證明了他是一名真正的忠臣,是一個可以讓他安心依靠的人,會輔助他管理好這個國家的人。但怪只怪自己的立場和意志不夠堅定,聽信讒言,以至於誤入圈套。

現在的劉協那個後悔就別提了,這時,劉協打心底裡期望在揚州征戰的曹智慧取得勝利,挾勝利之師再回到他身邊。劉協不知道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