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直喜歡深居簡出的生活,所以她的身份一直沒有戳破。
但到了許昌就不對了,倒是這裡三朝元老以上的老臣、重臣多了去了,一個不小心就會有人認出何靜湘。這可是一個天大的簍子,天下俱知何太后已在張讓劫持出宮後,就不知了所蹤。當時整個國家那麼混亂,很多人相信何太后早已不在人世。也沒什麼人一直去追究、關注這個人,這件事。但要是人們發現漢靈帝的皇后,現在成了曹智的老婆,還為他生了個孩子,那可是不得了的事。
所以曹智在回到許昌,派人去接自己在宛陵的家人時,特地派了樂進前往,並囑咐他一定要掩飾住何靜湘的行蹤。現在倒是暫時不存在這個問題了,靜湘既然病了,那就要晚一些時候再來許昌。
暫時沒了家庭的擔憂後,曹智又把全身心投入到國家大事上。曹操入葬許昌,整個漢帝國又像嗷嗷待哺的嬰兒般,百廢待興。
獻帝也在建安二年的正月初一,正式頒昭:定都許昌。
新都建立後,有識之士,忠君愛國之士,紛紛前往許昌,效忠漢獻帝。湧入許昌的名士,穴隱絡繹不絕。
在曹智離開鄄城之前,還發生一件“趣事”,至少曹智認為這是件趣事。一直為曹操喪事忙的腳不沾地的曹智,過了幾天才發現華佗為什麼從他回來後,就一直沒出現過。後來一問曹純才知道,華佗被下了大獄,罪名就是對曹操醫治不利。而下令下他入獄的正是曹操的長子年僅七歲的曹丕,曹丕在曹操逝世那天就要殺了華佗洩憤。病沒醫好,怪醫生的從古到今屢見不鮮。特別在古代,醫生這個行業還不是那麼有地位,和受到尊重。大到御醫,小到鄉間郎中都是如此。如果服了你奉上的藥物後,病人還是死了,就通常把責任推到他們身上。
雖說曹家上下都知道曹操這病是沒治的,但曹操不是個普通小戶人家的主人,他是曹操,漢帝國的大將軍,他的死必須有人要為醫治不利負責任。
第七百三十二章 制定國策
華佗也算倒了黴,曹操病逝的這天他又正好在曹操身邊,曹操突然的倒地,之後就是鼻血長流,用盡了法子都止不住,鮮血溼透了十餘條毛巾,未過多久竟然逝去。其實後來才發現曹操這時何止鼻孔在流血,他死前七竅都在流血。這是一種晚期病症,最後得不到控制血崩的現象,實屬正常。但曹丕伏在曹操屍身上痛哭,誰勸也不聽,作為今侍在側的華佗正為小主公曹丕著急之時,不合時宜的進言勸了曹丕一句。這就引起了曹丕的注意,他立時拔下房內臂上的長劍,一路追著華佗要他給父親陪葬。
後來曹洪等及時勸下了曹丕,但曹丕三不罷四不休,一定要拿華佗問罪。拗不過曹丕的曹洪、曹純後來也就順曹丕之意,把華佗逮捕,下了大獄,準備在曹操大殮時,血祭了他。一個郎中的生死,醫術再高超,在曹洪、曹純這些人眼裡,都不算什麼。
之後,也有無人問津這位曠世神醫的命運,直到在商議曹操喪事各項事宜上,曹洪就提到了準備被血祭的華佗,曹智才得知華佗已被下獄一事。
曹智對把責任怪罪在華佗身上,很是不贊同。華佗雖說在後世被稱為神醫,但他畢竟人,而不是神仙,那有能保證人不死的。再說曹智振振有詞的對曹洪等人明言,要給曹操當祭品的不是可憐的華佗,而是呂布、陳宮之流。他們接下來最大的任務就是早日拿下呂布、陳宮之流,因為曹操的死和他們的叛亂是分不開關係的,不是他們曹操也不會受重傷,而引發多年的頑疾徹底失控,最後殞命。
曹智的這一表態,讓曹洪等人感到羞愧,而曹智在曹氏一族,或是朝廷的聲望卻更進一步。不以妄殺螻蟻為榮,卻以報父兄之仇為己任,這無論如何都是會引起別人尊重的。
曹智把華佗接出了監獄,並帶往許昌,推薦給了獻帝,入了太醫院,成為一名有官銜的醫生。
華佗兩世為人,從差點被凌遲,到成為一名太醫,真是感慨自己人生的坎坷。對曹智的及時搭救,和舉薦感激涕零的發誓今生今世效忠曹智。
其實華佗還是很願意做官的,不像後世一直描述的他是如何如何超凡脫俗,不願沾染紅塵之中朱門酒肉臭的超凡之士。古代“且恥以醫見業”的對醫生這個行業的定性,使很多人對醫生、郎中這個行業望而卻步。華佗也在年輕時,想過要出仕為官的理想。華佗更是在年輕時通曉數經,是個非常有才能,很年輕有為的年輕俊傑。曾被沛相陳珪(陳登的父親)舉為孝廉,太尉黃婉亦曾闢他為幕賓。
但不得不說華佗的官運一直很是不濟,想找個大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