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1 / 4)

小說:攪亂三國 作者:冷如冰

運�哦運�悄敲錘忻啊�

〃你明天去回訪一下鄧艾〃曹智輕敲桌面慢慢道。

〃阿!,明公要我帶什麼信嗎?〃禰衡這小子倒是滿拎得清的。

曹智看著一臉期盼的禰衡,淡淡的道:〃遞個信給他,說我願意留下,為陳使君,為揚州人民進份綿力。〃

〃太好了,明公明志啊!我就知道明公會有此善斷。〃一臉興奮的禰衡說著就要告辭給鄧艾迴信去,讓曹智給攔下了,明確告訴他必須明天下午去,去早了不顯得掉價了嗎?

這也是早上從曹嵩那學來的,這道理和現代明星的“遲到”是一個道理,越是把別人的興致吊高,才能體現出檔次。

曹智拖著禰衡瞭解現行的官吏體制,這方面曹智只知道個大概,不像禰衡這種表面把高官厚祿看得一文不值的〃清流〃人士,卻對官吏體制瞭解的詳之又詳,這就是中國人的特色,嘴巴上越說看不上的東西,其實心裡頭那個想啊!

禰衡總算碰上他的強項了,頭頭是道的說著,曹智挑重要的做著記錄。

曹智到現在用毛筆都不那麼順手,寫的很慢。

禰衡時不時的要等曹智寫完這句,才能說下句,有些詞還不達意,禰衡時不時的提出更正。禰衡就納悶了,他這位“明公”文采豐富,時不時會冒出些他聽不懂的詞,細想一下才覺得妙不可言,但這字怎麼寫成這樣。

曹智來到古代這些年在武事上下的功夫遠遠要比在文事上下的功夫多,這也跟曹家氛圍相關,曹府上下,曹智周圍曹操、夏侯淵、夏侯惇、張邈等那個不是成天舞槍弄棒的,重武輕文的直接後果是,曹智到現在有些字還保持簡體風格,也就造成了禰衡的困惑。

曹智寫的累,禰衡瞧著更累,到後來,禰衡乾脆拿過筆墨,親自超刀。

翻過一張,禰衡正要繼續奮筆輯書,突然看著紙上已有的幾字,手停在了半空中,細看起那幾個字來。

曹智在書房裡悠哉的來回慢跺著步,聽禰衡闡訴到地方官吏體制時,禰衡突然停了下來。

曹智停下跺步,走到禰衡身側,

〃怎麼了,看什麼呢?〃

〃明公,這張方術是你寫的吧?〃

曹智伸頭往紙上看,一硝二磺三木炭, 〃喔!〃原來是他前幾日閒來無事寫下的火藥配方。這是他依據小時候看的地雷戰裡的片斷,回憶寫下的火藥製作的比例。拿著這個配方也和夏侯淵他們討論過,但都無果,夏侯淵他們更本不懂方術,更別說尋找這些材料來自己配製了,無奈之下,後來也只好不了了之。

在現在的軍中倒是有些火藥,但那只是能用來傳遞訊號的,連只雞都炸不死,並且數量有限。要想得到開石炸人的火藥,那就必須配置出黑火藥,那樣才具有殺傷力。即使沒有雷管,但只要火藥純度高,填壓密集,也是能產生爆炸的效果。

宋朝以前,火藥的配方被稱之為方術,是不為主流學說所接受的,因為方術通常指一些所為長生不老仙丹的製作方法。火藥的發明是在煉製一些丹藥的過程中無意發現的,因為和方術掛上鉤,所以在火藥發明的初期,也就未得到應有的關注和重視。在漢朝更是不為“清流”人士所接受,他們認為這些方術禍國殃民。東漢時期有好幾位皇帝寵通道士、仙家,結果亂吃那些仙丹,最後盡一命嗚呼,所以在東漢末年的學術主流隊伍“清流”人士是沒人去研究方術的,甚至連讀一讀這方面的書都被視為判經離道。這禰衡怎麼可能知道這個。

〃怎麼你懂這個?〃曹智好奇的問。

“不是我自誇,現今天下能比得多沒幾人,撲!”伴隨著一個響屁,禰衡又要抖起來了。

曹智趕緊“喻”的勒住他,否則這書房就不能待人了。

“行,行,你到底懂不懂?”

受曹智一擊,禰衡漲紅著臉,挺了挺細長的脖子,叫道:“我哪會不懂,這段方術我在《黃帝九鼎神丹經訣》讀到過,只是只是略有不同罷了。”

“怎麼不同?”曹智也來了興趣,曹智才不管禰衡有沒有判經離道。

禰衡斜睨了一眼曹智,看他挺認真,不像在調侃他,正了正身子,正色道:“《黃帝九鼎神丹經訣》上提到過一段方術,講的是將石膽、硝石、木炭一起煉製時會炸開丹爐,提醒後人不可把這幾種物體混合煉製。”

“那就是說只有一種成分和我的配方有出入,石膽有可能就是硫磺。”曹智旁若無人的自言自語著。

“你見過這種叫石膽的東西嗎?在那裡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