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3 / 4)

小說:從乞丐到元首 作者:垃圾王

防軍才准許持有武器;衝鋒隊只負責對人民進行政治教育。”這番話使400萬褐衫黨徒怒火復燃,使他們不禁想起了黨內南北兩派之間長期鬥爭的情形。一方面,他們仍忠於希特勒這位精神領袖,另一方面,許多人也覺得他背叛了“褐色革命”,正在賣身投靠右派。

他們將自己看作是黨內激進主義的象徵,對掌權一年來所作的改革不滿。數月來,羅姆(“不悲觀者才有理想”)一直在鼓吹“二次革命”,只有那樣才能得到他們為此戰鬥過的社會利益和物質利益。“誰要是認為衝鋒隊的任務已經完成”,在坦貝羅夫機場他對8000名褐衫黨徒說,“他就得想想,我們還在這裡,而且還想繼續呆在這裡,而不管發生什麼情況。”

雖然大部分黨員都有反資本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情感,但最激進、最熱切的還是衝鋒隊。羅姆反覆鼓吹,他和他的手下才是國家社會主義的真正衛士(“我們是完成德國革命的不可腐蝕的保證者”)。

希特勒雖然同情激進派,但他的頭腦告訴他,除非德國從經濟災難中恢復過來,並重建起武裝部隊,否則,進一步革命是行不通的。這點,若沒有工業界和軍隊的全力支援又是做不到的。與此同時,為了息事寧人,他讓羅姆在內閣擔任不管部長,還答應讓他出任國防部長。於是,他便於1934年1月1日書面表揚了他。表揚信很出色,因為通聘用的都是第二人稱單數的暱稱“你”。希特勒的原意是,一方面稱讚他,另方面要婉轉警告他,保衛國家的事情還是要留給軍隊去做,但羅姆未領會這點。他以為有希特勒撐腰,膽子便大了,竟向國防部發去一份照會,聲稱保衛國家的安全是衝鋒隊的特權。

這便使矛盾激化了。馮·勃洛姆堡將軍於是便請求希特勒裁決。1934年2月的最後一天,希特勒懊喪地把衝鋒隊和國防軍的領導人請到國防部的用大理石作柱的訓導廳裡開會。在他的“動人的,揪心的”演講中,希特勒勸雙方妥協。他說,黨解決了失業問題,但在8年後,經濟又會衰退,唯一的補救辦法是為過剩的人口創造生存空間。這可能會有必要先在西方然後在東方採取短暫的、決戰決勝的軍事行動。然而,羅姆所建議的民兵“一點兒也不適於國防”。解決的辦法是建立人民軍,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並用最新式的武器武裝他們。衝鋒隊必須將自己限制在內部政治事務的範圍內。

此時,希特勒強迫勃洛姆堡和羅姆當著他的面簽署協議。衝鋒隊得到了兩項半事事任務:沿國境線起警察的作用;18歲至21歲青年的軍訓由它承擔,21歲至26歲未在部隊服役的青年則進行“衝鋒隊體育”訓練——這是有組織的軍訓的代號。

對羅姆,這是個打擊,但會後他把大家請到他的家裡,共進和解的午餐(他的住家先前是個百萬富翁的大廈)。“希特勒沒有參加”,馮·維希將軍回憶說,“飯菜很好——氣氛卻冷若冰霜。反正,和平似乎已恢復了。人們當然相信,希特勒在黨內的權力很大,他們的決定對沖鋒隊會有約束力。”

軍人一走,羅姆也許是喝了酒的緣故,真實感情便爆發了:“那個荒唐透頂的下士說的話算個屁”,他對自己的追隨者說,“我根本不想遵守這份協議。希特勒是個叛徒,最少也要去休假……要是有了他,目的便達不到,我們乾脆就不要他。”至少有一個聽者大吃一驚。在衝鋒隊大隊長維克多·盧澤聽來,這是出賣。於是,他便向赫斯告發。元首的副官舉棋不定,不敢行動。準克多便親身前往上薩爾茨堡,將衝鋒隊高層領導中的嚴重不滿面告希特勒。元首再次無動於衷。“必須讓事態發展”,元首不想再討論下去,好像不願承認他心愛的衝鋒隊有近乎暴亂的不滿情緒似的。然而,幾星期後,他卻斷然拒絕了羅姆的評論:“灰石(軍隊)必須被褐色洪水淹沒。”他說“新的部隊是灰色的,不是褐色的。”

羅姆進行了反擊。4月,他在柏林召開記者招待會,出席的除外國記者外,還有各外交使團的官員。他身材又矮又胖,渾身是勁,威風凜凜,講話的語氣也咄咄逼人,好像非服從他不可似的。“衝鋒隊是德國革命的意志和思想的英勇化身”,他對外國人這樣說,但下一段話卻顯然是說給希特勒聽的。他說,黨內反對沖鋒隊的人,都是反動分子和資產階級因循守舊分子。“只有衝鋒隊才代表國家社會主義革命!”

在黨衛軍內,羅姆的秘密敵人業已在密謀將他粉碎。為首的是特工部的頭子萊因哈德·海德里希,而不是黨衛軍的首領。這乍看起來是有點奇怪的——一些日子來,希姆萊之所以不願意支援這一陰謀,也許是因為他怕與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