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重的長輩,不管您信不信,我吃梨的動機是好的,我是、我是、我是為了讓德懷真的以為我絕情了,從此再也不惦記我了,可結果……”
楊老一直注意聽著,最後只說了三個字:“知道了!”
2。4 毛澤東再變初衷
前面已經說過,毛澤東晚年的性格是撲朔迷離的,雖然他曾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話,但對自己過去的許多做法也時有懷疑和否定。也許是意識到1959年廬山會議及其以後的對彭德懷的一些做法有些過份,加之當時由姚文元等人發難的以批判吳晗開始的運動必須以彭德懷作為墊背,為了保護這位相交有素又受難多年的老戰友,他決定把彭德懷安排到大西南的三線工作,以避免在繁鬧人群中可能遭受到的不測。
1965年9月的一天,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彭真在人民大會堂約見了彭德懷,向他傳達了毛澤東的意見,要他到成都抓西南大三線建設。彭德懷向彭真講了好多心裡話,表示不願幹這個差使,斷然拒絕了毛澤東的好意。
回到家後,彭德懷一連幾天一直悶悶不樂。他內心深處非常矛盾。一方面,他清楚中國當時所面臨的形勢:美國侵越戰爭逐步升級,蘇聯在北方邊境陳兵百萬,中印邊界發生衝突,臺灣當局妄圖伺機反攻。在這種形勢下,做好戰備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三線工作也就尤為重要。自己到三線去,也可在晚年再立新功,以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名。另一方面,他感到自己不熟悉工業,特別是廬山會議之後,被撤銷了國防部長之職,至今尚有“裡通外國”之嫌疑,一個被批臭了的人,是難以工作的。想到這些,他便給主席寫了一封信,表示下決心到外地國營農場去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