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步走進元首府議事堂的時候,剛才還亂哄哄的廳堂裡瞬間變得安靜下來,滴水可聞。
所有人的目光都隨著這個身穿一襲青衫的中年男子腳步的前進而移動。
這目光不管是仰慕還是嫉妒、或者還有那麼幾絲厭惡,卻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重視。
任誰,只要身在帝國軍政,就不可能不將眼前這個男子忽視,英國侯趙輝城,低調謙和,卻名滿天下。這個人,是多少帝國男兒心中的努力的方向。
不單是因為他那顯赫的家世,和太祖那句明文寫進帝國律法的:歷任英國侯皆為國之監理。一不受國民議會管理;二不受軍部轄制,如有國難之時,更可行元首之事。
不過太祖也深得鉗制的道理,英國侯有調動任意一軍的權利,可為軍職,但卻不許擔任政治官職。包括國民議員,當然不繼承英國侯這個爵位稱號的趙氏族人依然可以從政。
同時,英國侯沒有制定法律、干涉司法審判的權利,但卻擁有替任意一人申辯的權利。
而在帝國內,也有一組織可對英國侯行動提出反駁意見,那就是國務樞密院執政委員會,只要他們對英國侯的決議有異議,可以一票否決,當然英國侯同樣擁有再次申辯的權利,且再次申辯後如果有三分之二的委員認為英國決斷正確,即可透過該命令。
不得不說歷屆英國侯,英才輩出,歷經千年,其繼承爵位的趙家族長,無一不是同輩中的翹楚。當然,這也和歷屆英國侯的選拔有直接關係。
作為十三世家之一的趙家,立族長一職與帝國大多數世家並不相同。帝國其他世家接替爵位或族長者。一般看是否長子,還要看是否嫡出,甚至可能還要看其父輩是否高官。
趙家則不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