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張廣微前來對魏忠賢說:“千歲可記得蘇杭織造李寔?”
魏忠賢想了一會,笑著說:“可是那個最先替俺建生祠的李寔?”
“對!千歲真是好記性。據聽說,那個李寔與孫承宗同是高陽人,還有些親戚關係。俺想讓李寔去說說,也許會有用的。”
“這倒是一條路子。不過,這兩人一南一北,如何讓他們很快能見上一面?”
張廣微笑著說:“這事不難。千歲可以矯傳一旨,讓那李寔回鄉探親,不就萬事大吉了麼?”
這一句提醒,可把魏忠賢樂壞了,說道:“是啊,這區區小事咋能難住千歲俺呢!那你就親自帶著聖旨去一趟蘇杭吧,將這利害向李寔說清楚,事情辦成之日,也就是他李寔騰達飛黃之時!”
次日,張廣微帶著魏忠賢的“聖旨”,往蘇杭進發。一路上,儘管江南景色迷人,他也不敢流連觀賞,匆匆忙忙趕到李寔的織造府。
這李寔本來就是一善於逢迎諂諛之人,一聽張廣微的來意,更是喜出望外,心想:這次可算找到孝敬九千歲的機會了,遂滿口答應:“當年,俺和孫承宗同在私塾讀書,以後又同榜中了進士。不過,此人脾氣古怪,表面對人嚴肅,內心裡可像一個火爐呢!他的妻子是俺妻子的姨姐姐,孬好咱們還是連襟呢!”
聽了李寔的話,張廣微內心裡也竊喜異常。他也有一個“小九九”:這事情若能辦成,那魏忠賢還能少了俺的好處麼?想到此,便說:“你將這事辦成,九千歲準會重賞於你的,希望你盡心竭力去辦。”
李寔手拍胸脯說道:“這事就包在咱身上了。俺一去,他準會聽俺的,你就放寬心吧!”
他們不敢怠慢,第二天便起程北上。
且說後金汗王努爾哈赤,見遼民的暴動都被鎮壓下去,後方的形勢漸趨穩定之後,又想派兵南下。但是,他知道孫承宗與袁崇煥這兩個蠻子相互支援,配合得很默契,不僅重修了寧遠城,還在錦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