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麻餘先生。”丘力居吩咐完眾將,隨後看向麻餘,說道:“先生你能言善辯,此去鮮卑一族搬兵,非先生不能去也。本王令你出使鮮卑,務必說動步度根,令其出兵冀州”
“大王放心,屬下定不負重託”
'遮天!~!
正文第467章放棄徐州投靠黃逍
第467章放棄徐州投靠黃逍
“諸位,眼前形式不大妙啊,袁紹似乎受到了什麼刺激一般,死命的攻打徐州,再這樣下去,用不上半年,徐州將會徹底淪陷,諸位怎麼看此事?”
徐州城,州牧府,所有的徐州城上層,都到場了,為的一老者,正是陶謙。只見其愁眉苦臉的說道。
陶謙,字恭祖,丹陽人。由於黃逍的到來,歷史的改變,並沒有出現歷史上的曹操三打徐州,而陶謙也並沒有在194年死去,如今的陶謙,已至六十六歲的高齡,在漢末群雄看來,已算得上是一不折不扣的老官僚了。雖然時局動亂不堪,但是,陶謙無論在政績和軍事均有其真才實料,方能在漢末亂世立定腳跟而不倒。在打退了呂布、顏良無數次進攻之後,袁紹終於親率大軍壓境,實力懸殊之下,一路被袁紹攻城拔寨,如今的徐州,已經大半落在了袁紹的手中,陶謙年老,此刻,卻是病倒了。
黃巾起義另一重要因素是宗教問題,桓靈之世“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底層民眾對政府早已喪失信心,兩漢神學化了的綱常名教,即獨尊的儒術地位,亦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故此一經煽動,立成燎原之火,“太平道”的宗教號召力實是不容小窺。
徐州更為太平道起源之地,早於順帝年間琅琊郡就有幹吉、宮崇師徒傳播太平道教義。初,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闕,上其師幹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朱目,號太平清領書。其言以陰陽五行為家,而多巫覡雜語。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經,乃收臧之。後張角頗有其書焉。故此陶謙命大軍屯琅琊開陽,亦有預防死灰復燃之舉。
佛教自西漢末傳入中國,在上層社會頗為流行,可於漢明帝時代,生了楚王英謀反一案,而楚王英偏偏又是個佛教信徒,結果因此案“坐死徙者以千數”。自此以後近百年中,史籍不再有關佛教在中土傳播的記載,顯然,也是這次株連的結果。但由於中國佛教“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慾去奢”。比起“太平道”的“蒼天已死”自然是大大好。陶謙也深知此點,於是開始在徐州推廣佛教。
當時陶謙同郡人下邳相笮融督管廣陵、下邳、彭城運糧,其利用手中掌握的糧食,起大浮屠寺,可容三千餘人,悉課讀佛經;又以信佛免役作號召,招致人戶五千餘,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里,民人來觀及就食者且萬人。笮融此為雖是侵吞三郡糧食,但觀其之行事排場之大,不可能不為陶謙所知,可見這是出於陶謙的默許,笮融才有如此膽量。
歷史上陶謙擔任徐州刺史年間,北面的青州、兗州黃巾之亂此起彼伏,徐州卻是太平無事,百姓殷盛,穀米封贍,流民多歸之。此皆陶謙大行屯田,推廣佛教之功。然而此次袁紹入侵,卻是將戰火燒到了一向太平的徐州,不忍百姓疾苦的陶謙,終是病倒了。
這一次,形勢愈的嚴峻了起來,無奈下,陶謙不顧病體的拖累,毅然召集了麾下的文武,商議起了對策。
“主公,此必是那民間謠傳所致”典農校尉陳登不假思索的說道。
“哦?謠傳?元龍,卻不知是何樣的謠傳?”陶謙一直臥病不起,諸事多是他的兒子陶商與治中陳珪、別駕糜竺共同處理。而考慮到老父親的病體,陶商則是能不說的,都不與陶謙說,是以,陶謙養病期間,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所謂的謠傳。
“是這樣的,”陳等看了看父親陳珪,見其點頭,這才說道:“現在,各處都有謠傳,說袁紹有野心要稱帝,據說源頭是兩封書信,一封是袁術寫給袁紹的,而另一封,則是袁紹寫給袁術的回信,據說那回信上,還蓋著傳國玉璽的大印……”
當下,陳登就將聽來的一切,詳細的說與了陶謙,末了說道:“那袁紹在謠言漫天之際,卻也不出來辯解什麼,想來,這兩封書信上的筆跡,當是袁紹、袁術的筆跡無疑,從而,他也無從辯解。如此一來,其狼子野心已昭布天下,依登以為,在無從辯解的情況下,必然會抓緊時間鞏固自己的勢力,而主公的徐州,則是他在東北的最後一處不安要素,只要其拿下徐州,東北一定,便難有人奈何於他,到時,恐怕便是其承帝之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