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於很多大學老師來說不可不謂是真實的寫照。
很多人本科畢業的時候發現找不到工作,只好去考研究生,讀完研究生髮現仍然找不到工作,只好又讀了博士。博士畢業以後發現自己其實什麼也做不來,只好找所學校教書了。還有些人畢業以後透過各種關係混入了大學的編制,然後再透過各種欺世盜名投機取巧成為了教授、研究員。聽這種老師的課和慢性自殺又有什麼區別呢?
但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老師還是大有人在的,儘管他們未必算得上是大師。學術投機分子的存在還不至於影響我們透過“讀老師”來讀大學。
向老師學習的首要方式固然是聽課。如果某門課程的任課教師非常優秀,那就做個乖學生吧,逃課就免了,該記筆記的時候還是得動動筆。如果別的班級的老師更有水平,而且確實符合自己的胃口,那就跑去別的班級混班。我大一的時候就經常跑去聽法律專業三年級的課程了,後來跑去湖南師範大學等學校聽過不少課,有段時間還專門跑去北dafa學院混班了。雖然投入了不少精力,但確實受益匪淺。
在課堂上要儘量抓住機會跟老師交流,甚至要敢於理直氣壯地跟老師辯駁。越是有學問的老師,往往越是虛懷若谷,你可以放心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很多問題可能在你腦海裡困擾了很久,在你表述出來以後,老師三言兩語就為你廓清了,很多你堅持已久的觀點也可能會在老師輕描淡寫的分析之後被你摒棄或者修正。在這種時候,你不但會切實感受到老師的魅力,更能享受到與其進行思想碰撞所帶來的樂趣。
聽講座也是一種與大師進行思想對話的重要方式。大學越好,講座的數量就越多,質量也越高。所以,如果你就讀的大學沒有足夠的講座,不妨在現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去別的大學。當然,並不是好學校的每場講座都值得聽,也不是差一點的學校舉辦的講座就一定差,很多時候大可不必捨近求遠。
透過聽講座不可能學到系統的知識,但是,一場好的講座或許可以讓聽眾獲得一種新的思維方法,對於某一個具體的問題獲得某些更深入的見解。同時,對於聽講座一定要有所取捨,絕對不可以不分青紅皂白照單全收。做講座的人可能學富五車,也可能只是個學術騙子;舉辦講座的單位可能是為了弘揚文化,也可能只不過是為了商業炒作。
湖南衛視曾經在嶽麓書院舉辦過多場講座,美其名曰“千年論壇”。有一次應邀前來開壇講學的是哈佛大學燕京學院的院長杜維明,這可算得上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我想方設法才弄到了一張門票,早早地帶著筆記本乘車去了嶽麓書院。可是,整個講座的過程讓人感覺就是一場純粹商業化的做秀,似乎完全就是按照導演的意志進行,作報告的教授不過是個演員、聽眾不過是個道具,和當年朱熹、王陽明等人於此書院講學之情景恐怕不具有任何可比性了。
優優書盟 UutXT。Com 全汶自扳閱牘
悠悠書盟歡迎您 綜合1 字數:10032
/*10*/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第一部分
圖書館:大學的心臟
圖書館:大學的心臟
讀大學,除了讀大師,最重要的便是讀圖書館。這裡說的圖書館並不是說它的建築和其他硬體設施,而是說圖書館的藏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學四年沒有安心在圖書館好好看過幾本書,那就絕對沒有真正意義上讀過大學。
目前中國大部分大學的圖書館都存在同樣的問題:藏書量比較有限,新書比較少,甚至對學生借書進行了諸多的限制。這恐怕是一個在短期內很難解決的問題,所以讀書的時候就只能儘可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並想辦法彌補這種資源的不足了。所謂充分利用,就是說要能夠從圖書館有限的藏書中尋找真正有用的書,畢竟藏書再少也還不至於無書可讀。所謂彌補不足,就是說透過圖書館以外的渠道找到在學校圖書館裡找不到的好書來讀。一方面可以透過買書,另一方面可以透過去別的圖書館借書。可以透過朋友從別的學校的圖書館找書,也可以去社會圖書館辦證借書。
去圖書館借書還需要有個取捨的標準。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說:“要多讀好書,只有不讀壞書。”雖然說“開卷有益”,但是由於目前中國圖書出版市場極其不規範,大量文字垃圾相繼混入書市,而圖書館的採購人員對於圖書好壞的判斷能力可能非常有限,加上他們更關心的也許只是哪一種書的折扣更低(這可不是為了給學校省錢),所以大學的圖書館裡有相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