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是。而這些女強人的背後,多少會有一些來自家庭的辛酸。
我並不主張女性都要透過工作實現自強自立,很多方面男人和女人是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完全平等的,譬如女人不可能要求男人平等地懷孕生子。如果條件允許,女人待在家裡相夫教子是完全可以的,除非她因此而覺得寂寞或者空虛。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那位班導的話似乎也無可厚非。
但是,這位班導仍然無法得到我的認同。因為她的旨意是要班上的女生從大學第一天開始便制定自己的愛情計劃,然後根據這個計劃按部就班地尋找自己的愛情。這種處心積慮的計劃說得難聽一點無異於一種陰謀。如果女生將這位班導的理論付諸實施,那她就不是在尋找愛情,而是在以愛情的名義尋找一個能夠把自己養起來的獵物。
與女生的“愛情十五規劃”相比,男生的計劃性可能更類似於群眾運動。我們學校有一個班級的男生在大一剛開學的時候便召開了擴大會議,透過一番協商和討論,最後一致透過了一項決議,將班上每一個女生分配給了某個特定的男生,然後所有男生一齊出動,每個人都在其他戰士的掩護下攻佔屬於自己的高地。不出一個月,班上十幾個女生全部淪陷了。類似的戰役肯定在很多學校很多班級打響過,只是戰役規模各異,有些是壯觀的運動戰,而有些只是區域性的游擊戰。
這種群眾運動看上去確實非常有趣,但是,透過這種計劃性的戰鬥而得來的戰利品會是真正的愛情嗎?
真正的愛情往往是在不經意的瞬間出現的。因為它具體會在什麼時候出現無從可知,所以愛情不需要任何的計劃。我並不是不可知論的信徒,但我相信: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