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也很多,在此掛一漏萬就幾個方面作一些展開討論,但願以此為起點,引起國內學術界同仁更多的重視並一起來研究。中國的房地產只有全面地進入完全公共決策的範疇,才是中國房地產問題真正得以解決的開始。(本文定稿於2007年8月29日)
房地產市場行政調控不會有成效
據報道,建設部住宅產業司司長沈建忠在4月8日舉行的中國房地產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房地產形勢報告會上表示,當前宏觀調控對房地產結構性矛盾的影響並不明顯,對於部分熱點城市,還將動用行政手段予以調節。也就是說,對於兩年來的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儘管政府部門認為初見成效,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反之,最近國內不少地方房價的上漲則成了整個國內房地產的主流。因為,國內房地產開發商都在說2006年房價還要漲20%,甚至於有些地方會出現房價報復性上漲。我想,這也許是政府部門要對國內房地產市場行政調控的理由。比如,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表示,農地入市閘門可能開啟,土地市場將有新舉措。
對於這複雜紛繁的資訊,我們如何來理解,如何來判斷?特別是對國內絕大多數中低收入的民眾來說,他們是如何來理解,如何來判斷?因為,如果他們一旦判斷失誤,並非僅是一個意念產生或轉變,而是可能會影響其家庭財富水平,影響到他們一生的生活。怪不得,###總理會回答記者問時說,目前國內的高房價是他最痛心與揪心的事情之一。既然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效果不顯著,政府職能部門官員當然認為採取一些行政調控的方式或許能夠生效。
但是為什麼從2004年起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已經兩年了,其實際效果如此不彰?是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市場宏觀控制失效,還是另有其他原因?難道用政府的行政調控的方式就能夠讓過高的房價得到遏制嗎?我個人認為原因並非如此,也不是以往的市場調控失效,而是與中央政府不願意下狠決心對國內房地產市場真正地進行宏觀調控有關。很簡單,中央政府都沒有堅定意願,其效果如何當然是大打折扣了。
很簡單,市場的宏觀調控是什麼?是政府對經濟總量的控制,是政府透過宏觀調控的工具來撫平可能產生的經濟週期的波動,市場經濟宏觀調控所使用的工具無外是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利率、匯率等。但是,我們一年來的房地產宏觀調控目標是穩定房價,並希望透過整頓市場秩序來達到。實際上,這種做法並不是什麼宏觀調控,而多是微觀行為。這種做法肯定事倍功半,甚至越是整頓,房價越是高漲。何也?沒有真正使用宏觀調控的工具也(利率僅動一次,匯率也僅改變一點兒,稅收政策更是連現有政策就沒有認真落實實行)。
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已經由2004年的區域性過熱蔓延到全面的過熱,房地產市場泡沫的程度也越來越大。主要表現是絕大多數民眾越來越無法支付快速上漲的房價,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無論是東部還是西部地區都是如此。根據鍾偉研究的報告,國內70%以上的民眾沒有能力進入如此之高價格的房地產市場。如果國內絕大多數中低收入民眾都遠離這個市場,不僅說明這個市場是一個無效率的市場,也說明這個市場是需求嚴重不足的市場,而且是一個炒作的市場,一個投機者天堂的市場。
對於這樣一個市場,政府僅是希望透過行政的方式,透過區域性的方式來調控是不可能的。比如說,可以加大一些地方土地的供應量,但是在一個房地產炒作的市場上如同揚湯止沸,不可能透過增加供給來調整供求關係,從而使房價下降。對於其他行政手段的使用,我想結果也是如此。特別是當政府試圖對一個地方進行行政調控而另一個地方不調控時,那麼在中國這個統一的金融市場,炒作房地產的熱錢就必然從一個地方流向另一個地方。2005年出現的情況就是這樣。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一個又一個地方的炒作下去,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一個蔓延全國的巨大的房地產泡沫。
當然,政府也可以透過調整房地產市場結構,來增加中低檔產品,也可以透過城市規劃、土地拍賣對土地限制使用來實現調整房地產市場產品結構的目的,但房地產產品具有周期性,這種調控方式效果只能在幾年後顯現,而國內房地產市場早就泡沫沖天了,而政府所希望的結構調整出現可能已經晚了!
其實,要真正地遏制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過熱,要打擊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炒作,要讓過高的房價下跌,只要三方面的市場化方式就足矣:一是上調利率;二是開徵房地產交易所得稅及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