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她都去過哪裡找工作時,才知道她只應徵過一家公司、被一家公司拒絕過而已。
“克魯茲博士,我該怎麼做呢?”她失望地問我。我感覺她已經不是第一次講述她的求職經歷了,事實上,她可能和別人講過不下一百遍了。於是我說,“首先,不要再提那個經歷了。第二,繼續找工作,直到你被拒絕了一百次以後,我們才承認你的求職是完全失敗了。那時你再回來找我,我們會一起想出不同的策略。”三個月過後,我剛好在同一個城市舉辦講座,你能猜到嗎,伊莎貝爾又坐在了下面。在中場休息的時候,她徑直走上來對我說,“兩次。只被拒絕了兩次之後,我就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現在,我已經工作兩個半月了,我做得很開心。”事實上,她看起來真的很高興。我曾經見到的那張哭喪的臉早已不見蹤影了,她獲得了新生。當然,當你卸下一直扛在自己肩上的那些沉重的“奶牛”時,這一切都是必然的結果。
小牛變大牛(3)顯然,從剛才的例子可以看出,“奶牛”會有不同的形式和偽裝,並常常誤導我們,讓我們很難辨別和認識它們的真面目,有些人寧可把這些“奶牛”當成一生註定要扛的負擔,覺得自己無計可施。
通常,限制你的能力、控制著事情的進展或者是為你提供藉口、使你逃避責任的每一個想法,都是一頭“奶牛”。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