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金融風暴 作者:浪劍飛舟

國的帕默斯頓(Palmerston)政府,甚至利奧波德國王在巴黎的岳父也覺得事情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了,於是不再支援比利時的抵制態度。於是,東歐與西歐的幾個強國終於達成一致了,比利時非常激憤地表示了強烈的抗議之後,發現自己還是別無選擇,不得不與荷蘭簽訂合約。羅斯柴爾德的戰略大獲全勝;和平的局勢已定,現在他們可以放心地與比利時進行商談了。

利奧波德國王立刻向羅斯柴爾德請求貸款,數額為370萬法郎,說是要用於大範圍的鐵路建設。羅斯柴爾德家族答應了這一請求,不過,就如他們對阿波尼伯爵所說的那樣,有三個特殊條件:一、一旦戰爭爆發的話,債權方將立即停止發放貸款;二、比利時政府承諾鎮壓革命運動,維持安定秩序;三、370萬借款必須被用於鐵路的修建,不得挪作他用。

憑藉這三項條件,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有力地保證了對方剛剛熄滅的那些野心不會再死灰復燃。

梅特涅對整個過程中發生的事都一清二楚,不僅是有關的大使和部長們隨時向他報告訊息,而且在法蘭克福的阿姆斯洛也會及時地向他送去自己收到的任何訊息。梅特涅還讓他每次都把相同的資訊寄一份給剛從布魯塞爾調任回國的前大使馮·若茨伯格(von Rechberg),這樣他就可以把這些訊息與自己先前知道的進行比較,從而對比利時的現狀做出準確的評判。

比利時的事有了比較滿意的結果後,四兄弟以及內森的長子萊昂內爾在法蘭克福會了一次面,討論眼下的整體局勢,評估手頭的生意,議定未來的行動方向。這是在1839年9月,恰逢梅特涅和夫人米蘭妮公主來到了法蘭克福。三兄弟、“我們的所羅門”——米蘭妮公主如此戲稱——還有安塞姆立即去問候了他們。之後,高爾德施密特經理一路陪伴公主遊玩、購物。空閒時,所羅門和剛從那不勒斯回來的卡爾也會隨行。

突如其來的緊張局勢(1)

然而,世界局勢依然絲毫不容樂觀。西方的戰爭陰雲還未全部散去,東方又開始出現了不祥的預兆。蘇丹的埃及副總督邁海邁特·阿里(Mehemet Ali)勢力不斷擴大,雖然名義上仍服從蘇丹,但事實上卻把當局的權威完全不當回事。1833年5月,他入侵了已經在他勢力範圍之下的敘利亞;然後,又把貪婪的目光轉向了阿拉伯半島。這可讓英國不高興了。俄國和奧地利為了伸張正義,決定支援蘇丹,反對邁海邁特·阿里;因此,兩國的態度和英國是一致的。

在幾國的支援和鼓勵下,1839年蘇丹首領開始著手鎮壓這個不聽話的邁海邁特·阿里。但可惜的是,蘇丹的軍隊卻被埃及打敗了。眾國都在扼腕嘆息時,唯有法國對這一結果滿意得不得了;原因是這樣的,邁海邁特·阿里與法國關係很不錯,並且,考慮到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就在北非,法國認為還是與埃及高官友好一點為妥。然而,其他幾國,英、法、奧、普已經下決心要插手幫助蘇丹了,它們於1840年7月15日簽訂了建立四國聯軍的條約,規定:蘇丹應該在必要的時候得到援助,邁海邁特·阿里只能保有埃及和敘利亞的領土,並且要作為蘇丹的世襲屬國,承認蘇丹的最高統治。

四國聯軍開始一致地針對法國;法國人覺得自己簡直被整個歐洲孤立了。內閣、新聞界、法國社會乃至皇室都嗅到了別國的蔑視和冷漠,感到極度憤慨,認為國家榮譽遭到了踐踏。首相梯也爾(Thiers)在報紙上發表了譴責英國外事部長的文章,字字句句裡顯露出怒火與殺機。梯也爾的態度也許確實有些過激了,但即便是一心想與其他大國保持友好往來的路易斯·菲利普對於四國的協議也非常生氣,雖然他口頭上還是說要維護各國間的和睦。不管怎樣,法國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為開戰做準備了。

阿波尼伯爵滿心憂慮地報告說,巴黎人對四國條約的反應非常強烈,並且被認為是與國家榮譽攸關的事。他還說,國王是想要爭取和平的,但他的繼承人奧爾良公爵卻非常激憤,非常支援梯也爾發動戰爭。伯爵還在報告中提道:“總之現在的情況很嚴重,如果他們下定決心想挑起戰爭的話,一場世界性的災難就在所難免了。”

比利時國王也一直在關注事態的進展。預見到未來時,他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國家在艱辛的努力後好不容易取得一點成績時,又不幸地成為普法兩國的戰場,四處一片衰敗狼藉,昔日的繁榮安定化作過眼煙雲。

對此,阿波尼伯爵在報告中嘲諷道:“他是最擔心的。因為安塞姆·羅斯柴爾德男爵剛剛通知他說,由於可能爆發戰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