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那間,黃克誠已經登上城頭。他一躍而下揮舞著大刀,向敵人衝殺過去。
戰士們也陸續登上城頭,隨後殺來。
在一片呼嘯聲中,紅五軍把紅旗插在了修水縣城城頭。一夜激戰,紅五軍攻克修水縣城,守敵全部就殲。修水一戰,黃克誠身先士卒,奮勇衝殺,給彭德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於這個剛剛被中央軍委派來的知識分子模樣的黃克誠,彭德懷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告訴紅五軍的幹部戰士:“打一仗認識一個人,修水戰鬥使我們瞭解了黃克誠。不過,”彭德懷話鋒一轉,關切地叮囑黃克誠,“有一條,下次作戰不許再掄大刀往前衝。那麼大一副眼鏡片子,一看就是個官,容易遭槍子兒。”
彭軍長一番話,惹得周圍的同志哈哈大笑。
黃克誠心裡一熱,彭軍長的心真細啊。
攻佔修水之後,紅五軍撤至陽新。在陽新,紅五軍進行了整編,將原來的五個縱隊整編成第一、三、五三個縱隊。黃克誠調任第三縱隊第二支隊政治委員。
1930年6月,中共中央主持召開了全國紅軍代表會議。
這時,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統治了中央。在全國紅軍代表會議上,傳達了中央政治局透過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數省首先勝利》決議案。
決議否認中國革命發展的不平衡性,批評農村包圍城市是一種農民意識的地方觀念和保守觀點。決議指出,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就是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開始。
在這種盲動主義思想指導下,決議制定了組織全國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
大冶縣劉仁八村。
參加全國紅軍代表會議的紅軍黨代表滕代遠、五縱隊黨代表何長工回到了紅五軍。
紅五軍在劉仁八召開紅五軍軍委擴大會議。按照全國紅軍代表會議精神以及黨中央關於整編紅軍的指示,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下轄五軍、八軍、十六軍三個軍,彭德懷任軍團長兼前委書記,滕代遠任政委,鄧萍任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
集中全國紅軍攻打中心城市的指示也隨之傳達到了三軍團的全體將士當中。按照中央的部署,紅三軍團組成後,應該攻打武漢,以實現各路紅軍“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計劃。
這時,國民黨新軍閥正忙於混戰。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之間展開大戰,根本無暇顧及蘇區和紅軍。因而,中央的這一番豪言壯語,讓廣大紅軍歡呼雀躍,大有革命高潮到來之勢。
黃克誠聽了傳達之後,對此很有保留看法。若干年後他回憶道:我聽了傳達之後,卻是另一番心情,預感到情況不妙。我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意識到,奪取中心城市的計劃,在當時是很不現實的。自湘南失敗之後,我幾經輾轉,顛沛流離,好不容易才在上海找到黨組織。這期間,我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即紅軍的發展壯大,是與根據地的鞏固發展密切相關聯的。沒有根據地作依託,紅軍就無法生存。
離開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單憑攻打兒座城市求發展是不可能持久的。回想起南昌起義時,起義部隊在沒有根據地的情況下,揮戈南下,一路上攻堅披銳,結果在湯坑、三河壩遭到失敗,三萬多人的一支部隊幾乎打光了。朱德和陳毅收攏了南昌起義儲存下來的八九百人,拉到湘粵交界一帶,發動了著名的湘南暴動,近萬農軍揭竿而起,整個湘南樹起了紅旗,何等壯烈!但於井岡山會師之後不久,立足來穩,就把湘南農民軍派回攻打縣城,結果紛紛失敗,八千湘南子弟所剩無幾。繼之,湘南暴動時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第二十九團,再度遠離根據地,向湘南冒進。雖一度佔領郴縣縣城,但很快又招致失敗,只剩下肖克等同志帶著約一連人回到井岡山。最後,還是靠毛澤東在井岡山堅持的這塊革命根據地,儲存了革命力量,站穩了腳跟,並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現在,形勢雖然有所好轉,紅軍也得到發展壯大,但敵強我弱的總形勢並沒有根本改變。靠我們現有的力量去奪取中心城市,無異於以卵擊石,很有可能重蹈以往幾次失敗的覆轍。一幕幕往事與教訓從眼前閃過,使黃克誠覺得不吐不快。
在一片立即攻打武漢的急切呼聲裡,黃克誠又一次唱了反調。他經過深思熟慮,給彭德懷軍團長寫了一封言詞懇切的信,陳述了自己的看法:以現有的力量去攻打大城市,是不可行的。
同時,黃克誠試圖說服周圍的同志。但是,事與願違,他與縱隊政委張純潔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張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