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平安寨出發時,黃克誠就沒有草鞋穿了。平時,他身上總有戰士們送給的一兩雙草鞋,以備急需之用。可是,這一個月來,大家每天都在山林間奔波穿行,與敵作戰,誰還有機會打草鞋呢。
從平安寨算起,黃克誠已經打著赤腳,跑了二十多天的路了,腳板上已經結了一層厚厚的老繭,即使在碎石子路或有荊棘雜草的樹林裡,他也可以行走如飛了。
隊伍抵達興國的楓邊一線,終於獲得了近一週的休整時間,大家這才都穿上了新打的草鞋。
這時,敵人像無頭的蒼蠅,正在苦苦尋覓紅軍主力,以求決戰,但是一無所獲,反而疲於奔命,搞得人人狼狽不堪。連不少指揮官也一再抱怨:這樣下去,肥者拖瘦。瘦者拖垮、拖死。正在這時,國民黨新軍閥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粵桂聯軍向湖南進軍,威脅蔣介石的統治。蔣介石無奈,只得開始退卻。紅軍聞訊,隨即轉入反擊,挺進高興圩。
高興圩,地勢陡峭,山多林密。
北撤的敵第十九路軍搶先佔領了有利地形,控制了制高點,拉開了對攻戰的陣勢。
第十九路軍是在1930年由國民黨第十一軍改編而成,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是國民黨軍隊中一支戰鬥力較強,作風較硬的部隊。
紅一方面軍總部得知敵人北撤的訊息後,立即下令休整中的紅軍追擊逃敵,先抓住敵人一部殲滅之,然後視情況擴大戰果。這樣,紅軍主力追至高興圩,與敵十九路軍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紅三軍團作為右翼,向高興圩之敵六十師發動進攻,紅四軍、紅三十五軍則擔當中路攻擊任務,與高興圩之敵六十一師交鋒。
時值九月,仍舊驕陽似火,秋熱難當。
幾天前高興河上游的一場大雨,使得河水水位猛漲,紅軍突擊隊無法迂迴,只好與敵人展開正面爭奪。
敵十九路軍憑藉優良的裝備與強大密集的火力,負隅頑抗。戰鬥持續至深夜,形成了拉據戰。
竹高山上,敵人火舌猛吐。
黃克誠率紅三師與兄弟師一起,發動了輪番強攻。黃克誠派出一支突擊隊衝上去,經過一陣肉搏之後,被強大的火力壓了下來;再派一支突擊隊衝上去,又是無功而返。如此反覆肉搏達幾十次!
戰鬥異常艱苦、激烈。
火光沖天,映紅高興河水;喊殺陣陣,響徹茫茫夜空。這是黃克誠參戰以來,第二次目睹如此慘烈的戰鬥。戰士們浴血奮戰,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石頭用完了就用刺刀與衝上來的敵人展開肉搏……
一幕幕悲壯的情景,給黃克誠以極大的震撼。
翌日拂曉,紅三軍團終於奪取了竹高山制高點。敵人氣勢受挫,戰線出現了鬆動。
9月12日,敵人被迫改變退卻路線,無心繼續戀戰,慌忙收拾殘兵敗將,逃往贛州。
高興圩一役,紅軍雖殲敵二千餘人,但自身也損失較重。黃克誠後來這樣描述此役:……這次的高興圩之役,滿山遍野擺滿了屍體。指戰員們渾身上下都被汗水和鮮血浸透。此役紅三軍團擔任主攻,傷亡更重。彭德懷的腳上也掛了花,但他未下火線,堅持指揮戰鬥。紅三軍團第四師師長黃雲橋固生病未參加這次戰鬥,由鄒平代理師長指揮戰鬥,鄒平於此役犧牲。
高興圩戰鬥以後,紅三軍團減員太多,即將所轄的四個師縮編為三個師,原第四師編散,原第六師改為第二師。
9月15日,黃克誠率部進至方石嶺地區,會同主力部隊全殲敵第五十二師,師長韓德勤被紅軍生俘,後混人俘虜群中逃跑紅軍第三次反“圍剿”又取得了勝利。
三次反“圍剿”的勝利,使得毛澤東遊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原則產生了巨大影響,並在全國各地的紅軍中普遍推廣、運用。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毛澤東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朱德擔任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全國紅軍統歸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指揮。
中央蘇區的天更加晴朗了,山花更紅了,竹葉更青了,一切欣欣向榮。
高天滾滾寒流來。
就在第三次反“圍剿”前後,第二次大規模肅反打“AB團”運動又開始了。
夜色闌珊,涼風習習。
黃克誠的心裡一點也不平靜。他信步走到窗前,皎潔的月光灑落在寂靜的院子裡,秋風吹來,他不禁感到一陣涼意。自從上次肅反打“AB團”殺了那麼多人後,黃克誠以之為鑑,銘記在心,他要做一個真正不二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