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師一部遭遇,取得首戰勝利。接著,又奉命向硝石進攻。硝石有敵人重兵防守,築有堅固陣地,東方軍連續攻擊五日不克。
彭德懷分析敵情後,果斷率部撤離,倖免於難。
剛離開硝石,李德又命令紅三軍團長距離行軍,去攻打撫州附近的滸灣。
滸灣敵軍以逸待勞,憑藉堅固堡壘,瘋狂反撲,紅軍遭到很大傷亡,被迫轉移。
滸灣失利,臨時中央大動肝火,李德更是火冒三丈。李德不好直接追究彭德懷的責任,就抓來紅七軍團政委肖勁光,撤職並開除黨籍,交付審判。
黃克誠所在的紅五師也有一個團政委被抓作替罪羊,當即被撤銷職務,並加以處決。
對李德的這一連串動作,黃克誠很有看法。
過去,按照毛澤東指揮作戰的經驗,紅軍打完一仗,都進行必要的休整,以便養精蓄銳,尋機殲敵。可是,李德全然不顧東方軍鞍馬勞頓,連續幾個月長途奔波之苦,一味命令紅三軍團進攻來犯之敵;而敵人築有堅固的陣地,以逸待勞,這樣打仗,紅軍自然受制於敵,滸灣戰鬥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但是,李德不檢討自己的指揮過錯,反而亂捕、濫殺毫不相於的紅軍幹部,追究前線指揮員的責任。黃克誠覺得李德真是以勢壓人,殃及無辜。這樣,紅軍能打勝仗嗎?
其實,這些日子以來,黃克誠說話已經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因而凡遇到有關打仗的事,全由紅五師師長尋淮洲、政委樂少華決定。
自臨時中央進入蘇區以後,無論軍隊還是地方,很多持不同意見,或者是贊成、支援毛澤東的同志,都遭到“左”傾領導者的追究,受到“殘酷迫害,無情打擊”。
黃克誠知道,自己一旦不慎說出人家不中意的話,就可能被整掉,永遠緘口。既然自己的意見絲毫不起作用,又何必多說什麼?後來黃克誠回憶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