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師零八個團。轉業幹部、復員士兵已達五百萬人。目前我軍員額,包括徵集的新兵在內,比解放初已減少二百七十萬人。我軍已在原來步兵的基礎上,建立了空軍、海軍、防空軍、公安軍,以及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通訊兵、防化兵等諸軍兵種……”
改革進行得不慢,但仍沒有達到預定的要求,精簡、整編工作繼續進行。
1956年10月,軍委責成黃克誠研究裁軍方秦,在1957年1月的軍委擴大會議上,作出裁減和整頓軍隊的報告。此後,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仍把精簡整編作為議題之一。這說明了精簡、整編工作的繁重性和經常性。
和平時期,機構人員總有一種不斷擴大的趨勢,這種趨勢不但導致機構臃腫,軍費膨脹,而且導致官僚主義、文牘主義,使工作效率低下,辦事不靈,互相推諉,無人負責。所以,精減機構、整編是個做不完的艱鉅的工作。
與精簡、整編密切聯絡的是兵役制的改革問題。
我軍歷來實行志願兵制度,全國統一後,必須適應新情況而有所改變。
方法是實行義務兵役制。
實行義務兵役制,合格青年適齡入伍,定期退伍為預備役。這樣,可使國家積蓄大量的受過軍事和技術訓練的預備役兵員,戰時不愁沒有補充。
中央軍委決定1954年試行“義務兵役法”,取得經驗。1955年,我國正式頌布“兵役法”,實行“義務兵役制”。同時,頒佈了“軍官服役條例”,使我軍的戰士與軍官都有預備投人員儲備,而我常備軍則可保持著年青的朝氣。建國初期,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敵視、封鎖。
蘇聯為幫助我國建設,在此期間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援,在各方面派了大批顧問、專家。我國早期重工業基礎的建立,早期軍事工業基礎的建立,從設計到施工,從提供技術、裝置,到指導施工及試生產,都得到他們的大力幫助。
在建軍方面,蘇聯派了總顧問和一批專業顧問,提供了他們的經驗和各種資料給我們借鑑。
當時,毛澤東主席號召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但對如何學習蘇聯經驗,黃克誠還是有自己考慮的。黃克誠認為,我們不應當不考慮自己的國情和歷史,決不能輕易丟掉自己的好經驗、好傳統。對蘇聯的經驗,我們只能從實際出發,或採用、或不用、或修改之後再用。
這也正是毛澤東一貫的思想方針。
基於上述思想,解放軍沒有學習蘇聯的“一長制”。
1953年9月,中央軍委正式確定軍隊的領導體制為黨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
司令員和政委有分工之別,無上下之差,意見有分歧,特別是對待關係重大的問題,由黨委會作決定。
軍隊的政治工作,保證解放軍永遠是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軍隊,決定著軍隊的性質。
軍隊的上下關係、官兵關係、軍民關係,都有著非常優良的傳統,決不可以丟掉,長期艱苦鬥爭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應當世代相傳。
到1956年,軍委工作已稍有頭緒。雖然許多工作離做好和完成還有很大距離。問題仍然很多,但大體都有了安排,已經不像開始那樣忙亂了。
彭德懷對黃克誠十分信賴。
每當彭德懷下去視察,或出國進行對外活動,就讓黃克誠負責日常工作,並授權黃克誠可以召集聯席會議,商討問題,重大事情則請示軍委處理。
1956年底,軍委責成黃克誠於1957年初,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作整編、裁軍的報告。
在這次大會上,彭德懷提出交班。退休的問題,要求大家做思想準備。
黃克誠十分支援彭德懷的這一建議,他認為,這是有遠見的提法。當時,軍隊幹部平均還不算老,高幹年齡在50歲以下者甚多,但和平歲月易過,而功業有成就的同志容易忘掉自己的年紀,忽視這個培養接班人的問題。因此,及時提醒是有必要的。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自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大躍進。
這年,毛澤東信心十足地到各地視察、開會,鼓舞生產、建設的幹勁。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毛澤東號召全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隨著“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人民公社搞得轟轟烈烈。軍隊中早就有人提過:我軍仍有教條主義。毛主席講話以後,一些同志就更忍不住了。
首先在軍事院校中,不斷有人提出“反教條主義”的問題。
毛澤東以為軍隊落後於形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