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中國。曹丕代漢建立魏朝後,追尊他為武帝。
曹操的家庭具有某種特殊性。作為宦官的曹騰和作為宦官養子的曹嵩,原來的出身無疑是很微賤的①。而漢末宦官擅權的形勢,卻使他們顯赫一時。但是,這種家庭原本並沒有什麼高貴的血統作為憑依,加上時代風氣的影響,所以曹操很少受傳統倫理觀念和價值標準的束縛。在政治上,他重視實效,而蔑視繁瑣的禮儀與虛飾的道德,所以崇尚形名之學,以嚴刑峻法來保障自己統治措施的貫徹實行。在日常生活中,他卻很隨便。史書記載,曹操生性機警,為人通脫。所謂“通脫”,就是無所拘泥、固執,個性和感情能夠真率地表現出來。他的文學創作,也同樣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性格。
……………………
①《三國志·魏書·武帝本紀》言曹嵩“莫能審其出生本末”。
曹操的文學成就,首先表現在詩歌方面。他的現存作品,都是曾經配樂演唱的樂府歌辭,從音樂分類上說,以《相和歌》為主。過去,文人寫作樂府歌辭,大抵限於祭祀儀式上用的《郊廟歌》一類。至於《相和歌》,則主要產生於民間。雖然在宮廷和官僚的宴會上,常以此作為娛樂,但上層的文士,是不屑於親自寫作的。東漢後期雖有蔡邕等人留下少量的歌辭,但只是個別的情況。曹操對這種民間文藝形式的愛好,表明他並沒有受到上層社會的偏見與習慣的束縛,而更重視利用民歌形式來滿足自己的抒情需要。另一方面,這可能與他的家庭也有某種關係。其祖父曹騰,曾為黃門從官及小黃門。而宮廷中所需的音樂等娛樂,就是由黃門這個官署執掌的。所以曹操具有很高的音樂修養,並且一生對音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由於他的影響,曹丕、曹植及其他建安詩人,也寫作了相當數量的樂府詩。可以說,在把作為民間文學形式的樂府詩改造為文人文學重要形式的過程中,曹操起了關鍵的作用。
正因曹操的樂府詩脫胎於漢樂府民歌,所以其中有些作品並不是寫自己的經歷,而是沿用民歌中常見的題材。比如《卻東西門行》,抒發了征夫長期從軍征戰、思念故鄉的悲哀,《善哉行》“自惜身薄祜”一篇,以代言的形式,描繪了孤兒的痛苦。另外,像《苦寒行》,雖然可能與曹操的某一次具體的軍事活動有關,卻是用了士兵的口吻來寫的。“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所表現的當然不會是主帥曹操的生活,而是士兵勞苦思家的情緒。這些詩明顯繼承了漢樂府民歌反映現實的傳統,以同情的態度,表現了下層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民歌反映現實,一般來說眼界比較狹小,對於重大的政治事件,則很少涉及。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而又心懷雄圖的曹操,其眼界要廣闊得多。他的詩,像《薤露》、《蒿里行》等,就是直接反映漢末重大歷史事件的,這就突破了民歌的傳統。下面是《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總共八十個字,概括了關東各州郡首領合兵討伐董卓,然而由於人人心懷異圖,導致戰事失敗,繼而袁紹、袁術兄弟一則謀圖廢立皇帝、一則自立為皇帝,以致戰禍連年,百姓大批死亡的事實,猶如一幅歷史畫卷。語言簡潔,氣魄宏大,感情深鬱,在樂府詩中是前所未有的。
那些抒發人生情感、表達政治抱負的作品,具有更鮮明的個性特點。比如《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是一篇用於宴會的歌辭。全詩由二個相互聯絡的主題組成:一是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一是渴慕賢才,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實現重建天下的雄心。正是因為生命短暫,它才彌足珍貴;追求不朽的功業,不僅是一種社會責任感,而且是為了使個人有限的生命獲得崇高的價值。從“人生幾何”發唱,以“天下歸心”收結,詩中流動著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