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節 古文運動的興起
在中唐以前的一、二百年裡,不是沒有人看到六朝駢文的弊病,也不是沒有人寫質樸的散文。西魏文帝時宇文泰、蘇綽等和隋初的隋文帝、李諤等,就從政治功利的角度、用行政手段試圖強行改革文體,但都沒有成功;唐代初期,史官也曾從歷史興衰的角度批評過六朝文風“意淺而繁,文匿而彩”(《隋書·文學傳序》),後來又有過陳子昂“以雅易鄭”、“以風雅革浮侈”的努力(見獨孤及《趙郡李公中集序》及梁肅《補闕李君前集序》)。但是,駢文字身是審美情趣趨於華麗、文學風格追求典雅的產物,也是時代文化精神的結果。在這樣的文化心理和審美習慣還沒有失去它存在的土壤時,硬性以行政手段或僅以個別人的大聲疾呼與不高明的示範,是不能使它發生根本改變的。特別是科舉考試,從貞觀到開元百餘年間都以駢文寫對策,更助長著駢儷文風的流行。
大約在開元、天寶年間,文風出現了緩慢的變化。首先是駢體文從典雅雍容而內容貧乏開始向質樸流暢、內容充實的方向轉化。如被稱為“燕許大手筆”的張說的一些碑誌,李白、王維的一些書、序,都寫來生動簡潔,情理兼備,並且在駢中夾散,句式有了變化。其次是散體文章不僅在書信尺牘中,而且在記、論、表、銘、碑等文體中開始有了藝術性較高的作品,如李白的《與韓荊州書》及李華的《著作郎廳壁記》、元結的《自箴》、《七不如篇》等,都寫得很自然流暢。
元氏作於安史之亂以後的文章,仍繼續朝這一方向發展,如《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