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2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第十六出《寄弄》中的《朝元歌》:

你是個天生後生,曾佔風流性。無情有情,只看你笑臉兒來相問。我也心裡聰明,臉兒假狠,口兒裡裝做硬。待要應承,這羞慚怎應他那一聲。我見了他假惺惺,別了他常掛心。我看這些花陰月影,悽悽冷冷,照他孤另,照奴孤另。

在第十八出《叱謝》中,更進一步描繪妙常長夜難眠的情形,用她自作的詞,寫出:“一念靜中思動,遍身慾火難禁,強將津吐嚥凡心,爭奈凡心轉盛。”這表明凡世的幸福具有強大的誘惑力,正常的情慾不應受到禁制。這和《牡丹亭》相為呼應。

萬曆年間另一位劇作家周朝俊生平情況也不清楚,其年輩大約比高濂略低。他寫有傳奇十餘種,僅存《紅梅記》。此劇有兩條不太相關的愛情線索,又牽涉南宋末朝政鬥爭,頭緒紛雜,疏於剪裁。但劇中李慧孃的形象十分感人。她是賈似道相府中侍妾,失去人生自由,僅因遊湖時見到裴禹而脫口讚歎一聲“美哉少年!”竟遭殘殺。但慧娘死而不甘,真情難泯,遊魂潛入賈府與被拘禁的裴禹相會,並助他逃身。《鬼辯》一出,寫賈似道拷打眾姬妾追查私放裴禹之人,李慧娘挺身而出,自認其事,還挑戰地聲稱:“俺和他歡會在西廊下,行了些雲雨,勾了些風華。”“小妮子從來膽大,因此上拼殘生來吊牙。”表現出被壓迫婦女的復仇精神和反抗性格。現代京劇《李慧娘》即依據上述情節改編而成。

自湯顯祖與沈璟之爭發生以後,許多劇作家普遍受到他們的雙重影響。前面提到吳江派葉憲祖、袁晉的例子,而一般稱為“玉茗堂派”的吳炳、阮大鋮,則又很講究音律的和諧精緻,劇本的情節結構也趨於緻密、複雜。吳炳的成就尤為突出。

吳炳(?—1647)字石渠,號粲花主人,宜興(今屬江蘇)人。萬曆末進士,曾任江西提學副使。明亡後,隨桂王至桂林,擢為兵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被俘,絕食而死。著有傳奇《西園記》、《綠牡丹》、《療妒羹》、《情郵記》、《畫中人》,合稱《粲花齋五種曲》。五劇均以歌頌男女真情為主題。

《西園記》是吳炳的代表作。劇中寫王玉真、趙玉英兩女同居於趙家花園,書生張繼華在西園遇王玉真而一見鍾情,卻誤以為是趙玉英。趙玉英病故,張繼華聞之悲慟欲絕,再遇到王玉真時,又誤以為是趙玉英的幽魂。後回到杭州,深夜思念王玉真而呼喚趙玉英之名,趙玉英的陰魂被感動,遂冒名王玉真與之幽會。之後又經過一連串的誤會,最終張、王才得成婚。這個戲有兩條線索緊密地交錯在一起,一是張繼華與王玉真的愛情,一是趙玉英的不幸遭遇。趙玉英自幼許配給“天性頑劣”的王伯寧,抑悒成疾,含恨而死,臨死前發出“誓不俗生,情甘怨死”的呼喊,實是以死反抗不自由不如意的婚姻。然而她死後仍不得安寧,當她的陰魂去找意中人張繼華時,王伯寧也死了,找到她要求履行生前的婚約,聲稱“你受過我家聘禮,生是我家人,死也是我家鬼了”。繼後兩人發生爭執:

王:我且問你,你如今往哪裡去?

趙:到西園外宅,訪一個人。

王:這是張繡林寓所,你去做甚?難道看上了他,與他有賬麼?

趙:有賬無賬,總也不干你事!

王(氣憤):罷了!罷了!一發幹出這等醜事!我親丈夫不管誰管?

趙:我自尋張郎去,不要理他!

趙玉英在婚姻上所受的壓迫以及她對這種壓迫所作的反抗貫穿於生前死後,衝突異常激烈。而她的不幸與張繼華、王玉真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相對照,悲劇的意味也格外濃厚。劇本的結構十分精巧,兩條線索以真假誤會、人鬼錯認的情節交疊在一起,跌宕起伏地展開,顯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和不同性格,具有較好的舞臺演出效果。

《療妒羹》寫才女喬小青被賣與褚大郎為妾,受到褚妻百般虐待,抑鬱而死,後在一俠士的救護下死而復生,改嫁楊不器為妾。雖則作者並不完全反對多妻制婚姻,但反映侍妾的悲慘遭遇是很真實的。尤其《題曲》一出,寫喬小青夜讀《牡丹亭》,體驗杜麗娘、柳夢梅的夢中歡愛而悲嘆自身的不幸,感情十分動人:

春心拖逗向花園行走,感得那夢綢繆。你看柳夢梅,悄地把他抱去,軟款真難得,綿纏不自由。(《桂技香》)

半晌好迷留,是那般憨愛,那般癆瘦。只見幾陣陰風涼到骨,想又是梅月下俏魂遊。天那,若都許死後自尋佳偶,豈惜留薄命活作羈囚!(《長拍》)

描繪受到壓迫的女性對自由愛情的熱烈嚮往,乃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