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黑,嘆衰殘霜雪鬢須白。今日個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臉上長街又過短街,那裡是高漸離擊築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簫也,那乞丐。
此曲與李玉《千鍾祿》中《慘睹》一出的《傾杯玉芙蓉》曲一時流佈甚廣,有“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的俗諺,其原因是容易理解的。
總之,《長生殿》是一部以寫“情”為主、兼寓政治教訓與歷史傷感的作品,但這和反清意識沒有什麼關係。《罵賊》一出,寫樂工雷海青責罵安祿山和投降的官員,也主要表現正統的“忠義”思想,將此解釋為對清人及降清官員的諷刺,實屬穿鑿。洪昇的父親、外祖父都是清初就出仕的,他本人也有意於仕途,不可能把清朝統治者斥之為“賊”。如果有所指,也只可能指李自成,這倒是符合當時一般文人的態度的。
《長生殿》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實不及《桃花扇》。這可能有寫作難度上的問題。劇中的唐明皇,既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又是一個傳說人物,分寸不易把握。為了突出“情”的主題,作者寫他在馬嵬坡兵變中“寧可國破家亡”,寧可棄捨“九重之尊,四海之富”(《埋玉》),也不願棄捨楊貴妃,這和“皇帝”的身份難以相符。在其他各出中,唐明皇的性格也大抵集中在痴於“情”這一點上,顯得比較簡單。楊貴妃的形象,在前半部分寫她恃寵驕縱,為獨佔唐明皇的歡心而機變百出,又因害怕失寵而憂心忡忡,性格較為豐富,也切近一個寵妃的身份。其他人物,如作為忠臣義士的郭子儀、雷海青等,都顯得簡單化。
《長生殿》藝術上的長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其一,在結構方面,全劇長達五十出,場面壯麗,情節曲折,而組織相當嚴密。李、楊愛情是戲的主線,這條主線又以一組道具——一對金釵、一隻鈿盒貫穿始終,隨情節變化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屬於交代性的第一齣《傳概》不算,劇本一開始就直接進入他們二人以金釵鈿盒為定情信物,而後經過一番波折,至七夕長生殿盟誓,形成一個高潮;緊接著安史亂起,馬嵬坡兵變,楊貴妃慘死,李、楊的愛情轉化為悲劇,而作為信物的金釵鈿盒成為隨葬品;其後再描寫他們“那論生和死”(《傳概》)的深情,已成蓬萊仙子的楊貴妃拆金釵一股、鈿盒一扇託道士轉交唐明皇,又堅前盟;最終二人在天宮團圓,金釵再成雙、鈿盒又重合。對“釵盒情緣”的刻意描寫,具有很強的戲劇性。同時,劇中又巧妙地把宮廷內外的政治與社會生活情景與李、楊愛情的線索組合成一體,寫了安祿山、楊國忠、高力士、李龜年、雷海青等各式人物乃至村婦小民的活動,使劇情顯得很豐富,又層次分明地展開。除了後半部分稍略拖沓而外,全劇顯示了作者傑出的構造能力。
其二,《長生殿》的曲詞優美,尤為人們稱道。從文字上說,它具有清麗流暢、刻畫細緻、抒情色彩濃郁的特點。前面說劇中唐明皇的形象比較簡單,但在寫他痴於“情”這一點上,還是很深入的。如《聞鈴》一出,繼承《長恨歌》、《梧桐雨》的筆法,借風聲雨聲,襯托唐明皇心中的纏綿悱惻之情:
淅淅零零,一片悽然心暗驚。遙聽隔山隔樹,戰合風雨,高響低鳴。一點一滴又一聲,一點一滴又一聲,和愁人血淚交相迸。對這傷情處,轉自憶荒塋。白楊蕭瑟雨縱橫,此際孤魂淒冷。鬼火光寒,草間溼亂螢。只悔倉皇負了卿,負了卿!我獨在人間,委實的不願生。語娉婷,相將早晚伴幽冥。一慟空山寂,鈴聲相應,閣道崚嶒,似我回腸恨怎平!(《武陵花前腔》)
這可以說是一首優美的抒情詩。而隨著人物身份的不同,《長生殿》曲辭的風格也多有變化,如前面抄錄李龜年流落江南時所唱的一支曲子,別有一種蒼涼的感覺;劇中有幾支民間百姓的唱詞,則大多偏向於通俗風趣。在音律上,不但洪昇本人精於此,而且還得到曾作《九宮新譜》的專家徐麟的幫助,所以“句精字研,罔不諧葉”(吳儀一序),即使從書面誦讀,也能感受到那富於音樂性的美感。由於《長生殿》具有很好的舞臺效果,當時傳演極盛:“愛文者喜其詞,知音者賞其律,以是傳聞益遠。畜家樂者,攢筆競寫,轉相教習。優伶能是,升價什佰。”(同上)至今,《長生殿》的若干出還常常在崑劇舞臺上演出。
………………………………………………
第五節 孔尚任與《桃花扇》
《長生殿》問世十年之後,康熙三十八年(1699),繼有孔尚任的《桃花扇》問世。二劇有許多相近之處,但《桃花扇》取材於數十年前的明末歷史,具有更鮮明